名人家教
写作业,难倒多少父母?
写作业,难倒多少父母?
“作业通常都不单纯是行为问题,作业的根源,往往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有这方面困扰的妈妈们可以注意了,孩子身上的问题根源可能在于自己呢!本文来自公众号:杨杰妈妈圈。作者杨杰,是一位非常有“实战”的经验的妈妈。
我曾经遇到过很多不爱做作业的孩子,而且程度都比较严重,比如,有的孩子作业要做到深夜,期间伴随着各种磨蹭和烦躁,家长看着就抓狂;还有的孩子干脆为此说谎,明明5项作业,只说有2项,家长发现真相一次次地愤怒,为了弄清真实的作业量,几乎变成了侦探;还有的孩子完全被畏难情绪所淹没,无论如何都不肯做,有个父亲告诉我,本来只有半小时的作业量,为此却从早晨8点耗到晚上12点,这简直是让人绝望的节奏。
说实话,作业问题因为涉及到行为习惯,解决起来是非常有难度的。面对这样的难题,怎样化整为零一点点地解决呢?今天就说说我的一些体会吧。
定一个基本准则,锚定改变的方向
我发现,关于作业问题,往往在归因上就出现了偏差,很多家长都误以为作业是单纯的行为问题,并且以为单纯是孩子的问题,所以采取了条件反射式的方法:孩子慢了,我就催他快点;孩子粗心,我就让他细心点;孩子不爱学习,我就给他讲讲学习的重要性。
这其实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用催促、讲道理、批评的方式加重问题,甚至在制造新的问题。
如果搜索“孩子不爱做作业怎么办”,可以轻松搜索出上百万个结果,可以说,我们从来都不缺少办法,我们真正缺少的,是有针对性的办法,毕竟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是不同的。
每当我面对孩子不做作业的情况,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给出建议,而是让家长给我讲故事。比如,我会让家长描述一个晚上或者整个周末做作业的过程,透过这个过程,我要了解几个重要的信息:孩子不做作业最严重的表现是什么?父母用什么方法应对?父母用了这样的方法,孩子是什么样的反应。父母和孩子有怎样的性格?亲子关系的质量又是怎样的?
在此基础上,我会问家长很多细致的问题,了解足够多的信息,渐渐能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会调动全部感官,“进入”现场,分别体会家长和孩子的处境。
经历了这个复杂的过程,最终我会确定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原则。这个原则绝对不花哨,但一定要恰当、有针对性。
比如,我最近一个妈妈告诉我,孩子做作业特别烦躁,常常发牢骚,找理由开小差,而妈妈管她的时候,总是直来直去地催促她,妈妈自己也特别容易生气,母女俩常常为作业的事情大喊大叫,妈妈还会忍不住打孩子。
这样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我反复追问了很多细节以后,制定的基本原则是:第一,目标是争取完成作业,也就是说,在有些特殊情况下,暂时接纳孩子完不成的情况发生;第二,写30分钟休息10分钟,不能因为表现不好就克扣休息时间;第三,如果休息时间到了,孩子却不肯开始写作业怎么办,因为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我们重点准备了应对策略;第四,妈妈控制情绪管住嘴,把重点放在监督上,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不要讲道理,也不要发脾气。第五,对孩子有进步的地方及时肯定。
为什么一定要有这样宏观的一个原则呢?因为在漫长的过程中,父母常常发生目标的偏移,最开始也想着促进孩子完成作业,但孩子一旦有情绪,态度不好,父母的情绪就跟孩子纠缠在一起,或者,孩子某一天有进步了,父母的期望立刻水涨船高,孩子达不到这样的期望,父母就倍感失落。这样的话,很多努力都半途而废了。这个原则,始终在提醒我们不忘初心。
因此,如果想改变孩子的作业问题,首相要做的,不是盲目的行动,而是制定一个基本的准则。这个准则制定好了,就成功了一半。
父母先管好自己,再管孩子
您大概也看出来了,我制定的计划并不单纯是改变孩子,同时也在改变父母,甚至重点就是改变父母。这是我处理作业问题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
我发现,作业通常都不单纯是行为问题,作业的根源,往往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这听起来似乎不符合逻辑。其实,我们不妨想一想,在我们眼里,就那么一点作业,孩子为什么那么排斥?仔细揣摩就会发现,孩子的一部分糟糕感觉,来自于作业本身,而更多的糟糕感觉,来自于跟作业有关联的事情。比如,父母老师用不恰当的方式管教孩子,就会在孩子的记忆中留下痛苦的记忆。久而久之,孩子想起作业,就会想起老师的责备、父母的催促,这些感觉粘连在一起,而且在持续的不恰当的管教方式推动下,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所以像上文提到的11岁女孩,因为作业问题比较严重,有两个地方是我重点强调的,第一个是暂时放宽对孩子的要求,在妈妈尽力监督的情况下,如果还完不成,就不勉强。假设遇到一个情况稍好的孩子,我就不会放宽条件,甚至会要求孩子必须完成作业;第二,重点要求妈妈的态度和情绪。假设妈妈管好自己的行为,其余的什么都不做,过一段时间,孩子的情况也会自然产生很大的改变。
在咨询中我有个很深的体会,如果父母情绪失控大爆发一次,至少要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去修补。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管住自己,已经在解决问题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准则是非常正确的。当妈妈的情绪不再爆发以后,孩子的暴躁脾气也消失了,就算有争执有冲突,双方也不会歇斯底里地争吵、推搡。这个改变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用耐心和肯定滋润孩子的心灵
我常常跟家长半开玩笑地说,在咨询中,我除了给出建议,还有参照和镇定的作用。
如果你看到某一天的教育日志,在琐碎之余,会觉得好坏参半,如果你看一周的教育日志,就会看到高低起伏。身处这个过程,父母的心情也像是坐了过山车一般。
有时候,父母的方法是正确的,因为看不到希望,就以为自己在做无用功,结果就半途而废了。这时候,我的咨询经验就无意间扮演了“定心丸”的角色。
所以,在咨询中我会辅助家长预估改变需要多长时间,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挑战,还可能有哪些突发问题。
孩子在作业方面的改变,少则个把月,长的就需要几个月,才能真正转变过来。
当我们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就不容易为某个细节的得失所动摇,才能更有耐心地走完整个过程。
这里必须说一句,细致的肯定,是改变的神奇催化剂。在每天琐碎的日志里面,我和家长一起,几乎是扛着放大镜在找孩子的进步,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哪怕小得几乎微不足道,我们都会仔细讨论,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反馈。
这种细微的积极反馈,最终涓流入海,在孩子身上浮现出来的进步越来越多。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有个做作业极其困难的孩子,偶尔有一次七点半完成了作业,我和妈妈在兴奋之余,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办法,说这个孩子破了家里的吉尼斯记录,还手绘了一张“证书”给他。这个孩子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接下来几天,他一直处于兴奋当中,甚至睡觉之前,都要好好欣赏一下这张证书。
这种细微的肯定力量,最终成就了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用漫长的守护和推动,最终让孩子的内在发动机开始工作,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当然,在我们扛着放大镜找孩子进步的时候,其实,孩子的问题遍地都是,我们的态度就是接纳,跟孩子的问题和平相处,坚决不对问题进行负面强化,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极大的耐心。
总之,要改变孩子的作业问题,必须家长和孩子合力才行。对待孩子,我们接纳、肯定,坚定地执行既定的原则,对待自己,我们同样坚定地自律、降低期望,用足够的耐心守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