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
事不在小,贵在坚持(郑枫芳)
事不在小,贵在坚持(郑枫芳)
我的2023年,是与书为伍的一年。我与孩子们一起阅读《长袜子皮皮》《小英雄雨来》,为提升教育素养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高手教师》等,填补空闲时间阅读《活着》《我与地坛》《古诗十九讲》……若问我哪本书最能引起共鸣,还得是《国之脊梁》一书。
上一次阅读科学家故事大概是小学时期吧,那时的我懵懵懂懂,只会感慨,“哇,这个人好厉害”“他好伟大”……十几年后我再读科学家故事,那种震撼感,是从胸腔上升到头皮,再扩散到全身的。我既震撼,又自豪。
《国之脊梁》以孩子的视角精选各学科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40位中国院士,采用每位院士一个篇目的形式,讲述他们胸怀祖国、敢为人先、求真务实、甘为人梯的故事。书的扉页有这样一句话——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十二个字概括了无数科研人员默默无闻,却不平凡的一生。封面上的40人,只是科研人员中的一小部分,封面背后还有四百、四千、四万个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实现理想,践行爱国志。
纵观全书,他们身上都有一份坚持——
“晴转多云,东风一至二级”,这是竺可桢在去世前一天用颤抖的笔写下的最后一篇日记。这样一位先生,每天记录着气象变化,直至临终前一天。日记虽微,但几十年坚持下来,其分量是不可小觑的。因为这份坚持,他为我国的科普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他们身上都有一份热爱——
“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林巧稚在昏睡中发出的急促的呓语,慢慢地平息下来,过了一会儿,她的脸上多了一丝微笑,“好极了,又是一个胖娃娃。”林医生临终前的这一幕,又一次揪住了我的心,她一生只做一件事,并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他们身上都有一股韧性——
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一块奇怪的丑石头,你会怎么做?绕过它,拍个照发朋友圈,还是仔细研究?李四光为了搞明白家乡的那块丑石从何而来,他努力学习,研究地质学,考察冰川,最终发现我国扬子江流域广泛存在着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对待疑惑,他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性,令我佩服。
《国之脊梁》里每一位院士的故事,都有震撼我的地方。不论是“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的宣言,还是“抗战胜利,此桥必复”的壮语,老一辈科学家们身上那赤诚的爱国之情震撼着我;认识自己、坚持自己、成就自己,老一辈科学家们对待事业坚定不移的精神激励着我;务真求实、不图名利、甘为人梯,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处世之道鞭策着我。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身为小学教师的我,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成不了伟人,但是我可以坚守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事业,好好教书育人。若这一份坚守需要一个期限,那就是这辈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