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影响少儿生活的几个“黑”数据
影响少儿生活的几个“黑”数据
36.5%祖辈离开原居住地进城生活,成为“老漂”,“父辈为主、祖辈为辅联合教养”的儿童,当前心理健康状况最好,问题行为也最少
33.9%的上海中小学生每周补习时间4-5.9小时
过高的教育期望导致家长的择校行为与补习行为
睡眠不足的原因首先是作业多和写作业慢
错误的生活观念深刻影响孩子的生活行为
江西省90.4%的学校开展家长志愿活动,家长参与率仅14%
冯恺欣 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16年在北京、上海、广州、云南、陕西、辽宁共6个省(市),对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城市中小学生进行了生活方式调查。同样的问卷,在2004年也曾用来对六省市中小学生进行过调查。对比两次调查结果发现,当代少年儿童的生活方式虽然有了一定改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值得父母与教师高度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吃饭、睡觉、运动三个方面,少年儿童受现代生活的深刻影响,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的现象。
早餐,吃好了吗
近四成少年儿童不能做到每天吃早餐,不吃早餐以主观原因为主。
早饭对少年儿童每天的学习、生活、运动格外重要。但本次调查发现,每天吃早餐的少年儿童有62.4%,大多数时间吃的比例为22.7%;有13.3%很少吃早餐,有1.6%从来不吃早餐。2016年的数据比2004年下降了12.6个百分点。这说明少年儿童的早餐习惯在变差,更多的孩子不吃或吃不好早餐。
分析其中原因,不想吃竟然是首要原因(52.8%),其次是没时间(43.6%),第三位是嫌麻烦(16.6%),第四位是抱着吃不吃无所谓态度(15.6%),还有7.8%因为节食减肥而不吃早餐。
但在2004年,少年儿童不想吃早餐的第一位原因是没时间,第二位才是不想吃。两相比较,“不想吃”上升比例最高,共上升15.7个百分点;“嫌麻烦”增加了4.9个百分点;“吃不吃无所谓”上升2.9个百分点;“节食减肥”增加了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不吃早餐,是主观原因占了上风。这说明少年儿童不好好吃早餐,更多源于对早餐的不重视,不饿、怕麻烦、想减肥等因素对少年儿童规律早餐有较大影响。
睡眠,休息好了吗
近三成学生没有固定作息时间,近两成在12点以后睡觉。
每天晚上按时睡觉、有规律作息,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本次调查发现,70.8%的少年儿童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与2004年的调查结果(73.0%)相对比,有小幅度减少。
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睡眠问题。例如,有近三成(26.4%)表示很难入睡;近半数(47.2%)曾经为完成作业少睡觉;三成多(32.2%)上课或写作业的时候打瞌睡;近两成(19.8%)很晚睡,还有近两成(18.9%)12点以后才睡。长期熬夜会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
对学生的睡眠不足原因进行调查发现,睡眠不足的原因首先与作业有关。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作业多和写作业慢,选择比例分别为45.3%和30.3%。但是也有一些中小学生存在睡眠障碍,例如睡不着、做梦多等。还有两成学生因为上网、玩游戏晚睡,值得父母和教师高度关注。
纵向对比发现,因为作业多睡眠不足的比例下降了5.9个百分点,因为写作业慢睡眠不足的比例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是“环境太吵”上升4.4个百分点,“看电视”上升2.8个百分点,“上网”上升10.8个百分点,“玩游戏”上升6.6百分点。可见,网络与游戏对少年儿童的睡眠影响明显增强。
运动,嗨起来了吗
超过六成学生平时每天体育运动时间不到1小时,周末有近半数每天体育运动时间不到1小时。
本次研究中,我们还调查了中小学生课余用在体育运动上的时间数据。统计显示,学生在平日里没有体育运动时间的比例为32.2%,进行体育运动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为11.9%,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的为21.6%,即每天课余体育运动时间不足1小时的接近七成。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每天的课余运动时间达不到国家要求。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竟有三成多孩子课余没有可以用在体育运动上的时间。
同时,即使到了周末,也有近半数学生体育运动时间达不到1小时的标准。学生周末花费在体育运动上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共下降16个百分点。
父母,重视了吗
父母和教师应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父母要带头在家庭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查发现,有两成父母经常带孩子去餐馆吃饭,有四成父母从来不和孩子一起运动,有三成多父母曾经在餐桌上训斥孩子,还有些父母经常自己上网玩游戏到很晚。父母的生活方式对孩子有基因式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应特别重视自己健康生活的行为,为孩子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孩子一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父母要特别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不要总是把学习成绩作为首要大事。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生活教育,培养孩子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们把学生的成绩作为重要任务虽然无可厚非,但是在关注成绩、学习的同时,学校也要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作业太多、课间不许出去、老师占用课间、体育课,都是影响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障碍。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课间活动、课后运动中加强生活方式养成教育,把健康理念贯穿在教学中。
——媒体应重视健康理念的宣传。调查发现,少年儿童存在的三大问题均与观念有密切关系。例如,有26.1%认为水果可以代替蔬菜,20.2%认为进口食品比国产的好,20.1%认为喝饮料比喝白开水健康,12.7%认为价格越贵的食物营养价值越高,33.9%同意“睡眠不足可以补回来”,26.3%同意“为了学习少睡点觉没关系”,28.4%认为“学习比运动重要”等。这些错误的生活观念,对孩子的生活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媒体应在各种不同的环节加强宣传,使少年儿童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