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最有效的教育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4/1/26 10:43:45 作者:周海丽 浏览次数:99

家校合作是最有效的教育

强国号发布内容

群众杂志

2021-05-18

作者: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家庭教育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推进家校关系建设、协同育人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学校和家长各有各的看法:一方面,学校认为有的家长没有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另一方面,部分家长认为把学生教育好是老师的责任,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终身学习促使传统的教育体系发生变革,教育不再是学校的专属责任,未来的国家教育体系必然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统一。只有家庭和学校“两个轮子”协调配合、共同发力,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主要指父母)对个体(一般指儿童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习惯、性格、个性素养与家长的脾气、品德等息息相关。因此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教育。教育的对象相同,决定了家校必须同向用力,合作共育。家校共育有利于家庭教育水平提升、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推进,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家校共同育人是学校和家庭为了共同的育人目的,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密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教育活动。

家校共育具有一致性与互补性。孩子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在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可相互替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向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学校、家庭教育功能有别,只有分工协作、取长补短,才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合力,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学校和家庭应在目标一致、情感融洽的基础上,发挥不同教育因素的互补作用和多渠道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调一致,共同营造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真正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家校共育具有及时性与计划性。通常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突发状况,如犯错或是成绩退步之时,教师会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同理,家长在家发现孩子的特殊情况时,也会主动联系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家校之间及时沟通,确定教育策略,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有利于问题的快速解决。但是这样的管理,家长与班主任往往是在补救学生的行为漏洞,不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青少年正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心理、生理发展变化快,但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家校双方可以细心观察,提前预判,按照学生发展规律,提前制定育人计划,分步实施,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既可以防患于未然,又可以适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挖掘其积极因素,引导其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

家校合作是最有效的教育。其有利于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构建和谐家庭关系、使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满意度、推动现代教育制度的构建与发展。

在现实中,家校合作共育的方式有很多。如教师培训。教师直接面对家长,是家校共同育人的组织者和策划者,除了常规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的培训外,家校共同育人技能也是教师必备的素养。聘请高校教授、社会专家、心理名师等组成辅导团队,定期对对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相关培训,如语言沟通和人际交往技巧、家校合作方式、与家长合作的能力、心理疏导技能、确保教师能更好地适应协同教育工作,提升家校共同育人的能力。开办家长学校。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孩子一入学,家长即入校。”很多学校会结合家长会,定期组织家长学校授课;利用网络平台,随时推送各类信息。还有成立家长委员会、组建家长互助团、家访、搭建沟通平台等。当前,约谈或电话沟通是家校共育的常规方式。除此以外,班主任还可以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QQ群,基于平等原则、规范交流原则,教师主导教育方向,管理教育信息;家长倡导共同育人理念,养好孩子。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今天,线上教育已经从趋势转变为事实,家校共育也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家校线上线下沟通无障碍。

 

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家庭教育的成果可以构成学校教育的基础,支持学校教育的有效发挥;学校教育的成果也可以成为家庭教育的基础,支持家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教育效能最大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当然,除了学校家长各负其责、同向而行,还需要政府、社会一起画好“同心圆”,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营造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党总支书记)

责任编辑:张宁 孙秋香 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