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如何培养出“有德行”的孩子,父母要用尊重、接纳和爱来滋养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4/9/11 13:40:15 作者:昝晓芳 浏览次数:56

如何培养出“有德行”的孩子,父母要用尊重、接纳和爱来滋养

“孩子,红书包和蓝书包,你想要哪一个呀?”妈妈笑眯眯地指着两款书包问。

孩子开心地回答:“我想要蓝书包!”

妈妈停顿片刻,拿起红书包付了款,说:“红书包看着喜庆,还是红书包吧。”

类似的场景在亲子互动中十分常见。给孩子选择权,自己却手握决定权。看似“民主”的背后隐藏着父母对孩子想法的不尊重,体现了父母权威的不可侵犯,在无形之中为孩子套上了精神枷锁,甚至蒙上了自我价值怀疑的面纱。

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孩子的道德发展。

自我价值感会影响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一个人缺乏自我价值感,他可能会感到自卑、消极和无助,进而忽视道德准则,甚至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父母和孩子之间有着生理差异和文化代沟,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理解。

家庭氛围的自由、民主会鼓励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感受到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就会更加积极自信、有责任感,从而更容易遵守道德准则,并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

随着社会整体观念的进步和健康家庭教育观念的普及,大多数父母可以意识到这些,也能够做出询问孩子意见的行为。

但是在内心深处,不少父母依然认为“父母的经验比孩子多”“父母选的就是好的”,从而迫使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这是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不尊重,更是对父母权威的绝对捍卫,也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接纳。

在传统家庭关系中,父母依靠经验获得权威,习惯直接打压孩子。但在现代社会中,父母时常通过一个充满“经验”性质的理由,例如“红色书包看着喜庆”,来说服孩子服从自己,督促甚至强迫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而接纳孩子,应该是不带评判地接受孩子的感受、想法,允许孩子做自己。

只有孩子做自己,经过思考和判断做出选择,才能更好地接受和承担选择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更加全面充分地了解事物、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缺点。

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进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出关爱、尊重和公正等道德行为。

“爱满自溢,由己及人。”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就要给予孩子爱与接纳。

孩子收到来自父母足够多的爱,才有可能去爱别人;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充分接纳,才更容易接纳别人、接纳世界。

在爱别人和接纳世界的过程中,孩子学习良好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并逐渐形成道德意识,学会区分善恶美丑、公平与不公平,逐步发展出尊重、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等道德品质。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

重视道德教育,重视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德育细节,请用尊重、接纳和爱谱写孩子道德的动人乐章!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