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妈妈,请先放下自己的焦虑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4/3/3 20:35:20 作者:徐辉 浏览次数:77

妈妈,请先放下自己的焦虑

孩子初次上幼儿园,可能出现分离焦虑。妈妈面对这种情况往往也表现出同样的焦虑。那么,妈妈应该如何做才能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

妈妈的焦虑会加重孩子入园的不适应

一方面,根据社会性参照理论,当幼小的孩子面临陌生的、不确定的场景时,他们往往根据成人的情绪反应来确认当前的环境是否安全,然后再采取相应的行动或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成人的情绪反应比较负向,那么孩子就可能认为这个环境是让人恐惧的。妈妈由于担心孩子入园而出现各种焦虑反应,很容易让孩子捕捉到可怕的气息,进而出现分离焦虑、畏手畏脚,在新环境中表现出各种退缩行为,妈妈所担心的那些后果发生的概率自然大了很多。另一方面,根据自我实现预言理论,如果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怀有某种预期的时候,这种预期将会不自觉地引导着这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将最终导致另外一个人也朝着这个原先的预期前进,致使这个预言得以实现。如果妈妈坚持认为孩子入园时会有严重的分离焦虑、受欺负等,那么在这种预期之下,妈妈对孩子的行为就会不由自主地将孩子引导到这个方向。

入园焦虑并非没有任何好处,家长要看到其积极意义

妈妈之所以难以接受孩子的入园焦虑,实际上是因为没有看到孩子入园焦虑背后的积极意义,总觉得只要孩子哭闹、不开心,就是很可怕的事情,如果她不能防止这一切,就是自己的失败。实际上并非如此,孩子入园初期的哭闹并非没有积极意义,不是非要制止才好。

首先,入园焦虑的产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孩子已经建立了对妈妈的依恋关系,一个对妈妈没有依恋的孩子,是很难产生分离焦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分离焦虑是孩子的心理发育正常的标志,韩国育儿专家申宜真女士甚至认为,反而是那些没有分离焦虑的孩子(性格原因除外),才更让人担心。

其次,入园焦虑是孩子懂得根据所处情境调整自身行为反应的表现,说明孩子的心智发展状态很正常。

最后,入园焦虑所引发的哭闹是成长的必要代价,不是孩子所有的哭闹都是父母的失败,都是父母没有能力干预的结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哭泣是一种健康的痛苦,它帮助孩子宣泄“成长痛”中积累的负性情绪,并完成受挫之后的心理康复过程。

由此可见,孩子入园初期产生分离焦虑,家长不必自责,接纳他们的哭闹,其实也是给他们一个自然成长的机会。

入园焦虑不会带来心理创伤,淡然处之更有助益

很多家长之所以担心孩子会有分离焦虑,归根结底,是担心分离焦虑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其实这样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孩子入园初期的焦虑,无论哭得多么厉害,其实都是孩子面对陌生环境一种十分自然的情绪反应,只要处理得当,随着孩子对幼儿园熟悉程度的逐渐增加,当初的焦虑与不安也会慢慢缓和并消失,而不会留下心理创伤。看看周围的孩子就知道了,很多孩子都是哭着入园,一段时间之后哭着出来的还有几个呢?虽然每个父母都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个特例,但事实上这通常是杞人忧天。

确实也有特例,即孩子入园后一直难以适应,但这种特殊情况通常是家长自己不够放松,用自己的情绪反应放大了“幼儿园很可怕”的结果,一直用“老师可不像妈妈”这样消极的话来叮嘱孩子,那么孩子到时候可能就真的难以走出入园焦虑了。一句话,与其用糟糕的情绪、行为反应强化幼儿园的可怕意识,不如调整自己,淡然以对,后者才更容易让孩子放松。

多跟其他家长交流,必要时请专业人员辅助

如果妈妈能够认识到,自己坐立不安不仅不必要,而且对孩子入园不利,但又实在难以控制自己,那就尝试去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多跟其他妈妈交流是很不错的选择,交流的对象可以是正在面对孩子入园焦虑的妈妈,也可以是已经经历了孩子入园焦虑阶段的妈妈,与前者的交流很容易让妈妈找到那种“大家都一样的感觉”,进而缓和自己的紧张感,并在分享感受的过程中得到支撑;与后者的交流可以让妈妈听到更多“过来人”的心得体会,获得应对的技能,并在“入园焦虑都是一过性的”经验中获得安慰。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无论已经做出多少自我调整的努力仍然无法摆平自己,这个时候,妈妈不妨接纳自己的无助感,承认不是当了妈妈就可以控制所有的局面。学会对自己宽容,必要时也可以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去做个辅导,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妈妈也有“生病”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