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外卖、在外就餐已成了许多打工人的日常生活。人们想着这样能“解放双手”,减少家务压力。其实,回家亲手为自己、家人做顿饭,不仅能填饱肚子,还有助于放松和减压。西南大学心理学应用部心理系教授汤永隆认为,烹饪对压力管理、情绪调节、自我表达皆有帮助。
首先,烹饪与美食相关联。民以食为天,享用美食不仅满足口腹之欲,还是一种心灵滋养。人们在做饭时,对美食处于热切期待的状态,每进行一项操作,距离美味的诞生就更近一步。“烹饪始终向着有意义的目标前进,它像是一道魔法,点亮了我们心中的幸福感。”汤永隆说,“在做菜的过程中,我们沐浴在食物的香气里,食物的味道可以诱发人们潜意识里的安全感,就像是襁褓中的婴儿在母亲怀抱中感受到妈妈的气息,这种深层次的安全感可将人们从压力中解放出来。”
其次,烹饪时人们能够积极专注,心无旁骛。全身心沉浸在鲜艳的果蔬、芬芳的香料、蒸煮时弥漫的烟雾中……烹饪中耐心等待的过程与这个忙碌的世界形成鲜明反差。每次踏入厨房,就像关上了一道门,把自己和家庭的温馨与外界隔离开,人们会慢下来、静下来,感受当下。
再次,烹饪过程还需要高度的创造性。做饭需要我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食材和烹调方法。有时候,只要作出一些微小的变化,就能带来神奇的外观、味觉改变。在整个过程中,除了感受灵感的迸发,还能感受到自己对于食物的掌控力,以及做出美味的成就感。如果这份美食能够得到家人的赞赏和认可,对于“掌勺”的人来说,无疑是最佳精神奖赏。
“下厨虽能使人脱离工作时的忙碌、紧绷,将专注力转移到正向的目标里,但这种减压效果相对短暂,一旦离开烹饪的场景,压力常常卷土重来,因此烹饪并非一劳永逸的减压神器。遇到现实困难时,不能一味‘躲’进厨房里。”汤永隆说。同时,从性别上来说,烹饪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减压效果并不相同。烹饪减压的底层逻辑是下厨的人对烹饪这件事擅长且充满热爱。日常生活中,厨房更多是女性的“战场”,因此相对来说,女性更容易在烹饪中感受到心灵的疗愈。最后,汤永隆认为,只有设定合理目标,提升相应能力,结交合适的朋友,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喜欢做饭的人,可以将烹饪当成减压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