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跳出内耗旋涡 让光亮照进来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4/3/3 20:26:36 作者:徐辉 浏览次数:188

跳出内耗旋涡 让光亮照进来

既羡慕班里的第一名,幻想自己投入全部精力,在学习中成为“全能选手”;又想享受悠闲、放松的生活,最终心怀愧疚地发呆了一整天。

收到朋友聚会的邀约后,一边为可能面临的社交感到疲惫不堪,一边又担心拒绝朋友后会影响彼此的关系,最终一直拖到假装忘记回复这则邀约。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无论试图作出哪种决定,心里总有相反的力量,让自己陷入深深的纠结、自责与后悔,明明什么都没做,却真切地感受到精疲力尽。

类似的心理过程都可以被称作精神内耗,它的根源在于人们心里无法妥协的冲突,突出表现为试图解决冲突时的自我拉扯。

缘何产生

当我们面临巨大的压力,尤其当我们无法直接通过现实层面的努力解决问题时,便可能采取一种回避现实、退回内在世界的方式,不断假设所有可能的情况,以此来对抗无力感。而在这种封闭的心理状态下,所有的负面感受并没有真正被消解,反而会因为没有行动,让现实情况越来越糟。当有限的心理资源在这种高度拉扯中被不断消耗时,一种耗竭甚至失去活力和信心的感受也会逐渐滋生。

基于这一过程,我们就能清晰地了解容易出现精神内耗的时刻。

首先,精神内耗常出现在需要作出某项决定时,这也是潜意识冲突最容易被激活的时刻。

其次,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渴望满足他人时,错误地将“我应该”与“我想要”混淆,这可能带来精神内耗及人际关系中的创伤体验。

再次,精神内耗还可能发生在某个行动开始前,行为上的拖延恰恰来源于精神内耗。

直面根源

精神内耗并非心理学或精神医学用语,更多的是一类心理过程的统称,因此,单纯凭借是否存在精神内耗,无法判定是否需要就诊甚至服用药物来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自己在精神内耗的影响下,日常行为受到了多大程度的影响,社会功能是否受到了损害。

常见的精神疾病,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等,都有可能使患者卷入精神内耗的旋涡,他们可能会陷入对自我的攻击,沉浸在过去的痛苦或对未来的担忧中,产生强迫观念和行为等。疾病会给他们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影响,通过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能较好地改善他们的病情,帮助他们更快地摆脱内耗。

但对于将精神内耗融入自己认知行为,并形成稳定风格的人,比如总在试图顾及所有人感受的讨好者、不停挑剔自己的完美主义者、抬高别人来贬低自己的低自尊者,他们可能早已习惯在内耗中生活,服用药物或许很难带来有效的帮助,心理层面的改善会更对症。

努力克服

提高自我觉察能力,接纳内耗的存在。当精神内耗发生时,尝试在第一时间识别它,试着去理解它源于怎样的内在冲突。同时,也要接纳精神内耗的存在,因为一个完全融洽、没有冲突的人是不存在的。有时冲突的两端恰恰对应着一些很重要的品质,对任意一端的完全压制都可能让我们跌入内耗的陷阱,因此,应该接受冲突的存在,并让它们以更温和的方式展现出来。

与现实联结,与自己的感受联结。当心理资源被过多占据时,陷入内耗的人会不断地感受到精神层面的匮乏,此时不妨试着恢复自己与外界的情感联结,通过一些值得信任的亲人、朋友来获得对于自身感受的认可,同时也有机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哪怕只是最简单的“让自己静下来”,都能让我们从封闭的内在循环中回归现实。

修正认知模式。认知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面对的事物。处在精神内耗中的人往往存在许多不合理的认知,如“都是我的错”“我哪方面都不如别人”等。重建自己的认知模式,能帮助我们寻求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减少精神内耗对自己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