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4个建议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3/10/8 15:14:41 作者:徐辉 浏览次数:160

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4个建议

1.了解孩子,读懂孩子这本书

家长发现,孩子上中学以后,真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我们这代人学习《愚公移山》时,谁都没有异议,都知道要学习愚公挖山不止、不怕困难的精神。但是,现在初一的孩子有一半会举手说:“老师,我觉得不应该学习愚公。”老师问为什么。学生说:“老师,我觉得这个愚公是一个傻老头,为什么这个山挡住他的去路,他却不搬家啊?”有的孩子还说:“他为什么不开一个后门啊?”甚至有的孩子问:“老师,愚公在挖山之前是不是进行了成本核算?”他们在用现在的价值观想这件事儿,跟我们当时的想法完全不同。所以,要研究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站在他的立场去想问题。谁是孩子的好朋友?同学们喜欢他吗?他有没有绰号?他最崇拜谁?他最苦恼的是什么?他的优点是什么?他最自豪的是什么?他最大的抱怨是什么?他最愤怒的是什么?他最喜欢哪位老师?想一想,这些问题你都清楚答案吗?如果这个时候你摇头,就说明你还有很多需要去了解孩子的地方。记得,要想全面地了解你的孩子,一定要站在他的立场想问题。

2.相互尊重,平等沟通

实际上,我在传达信息时,每一个人对同一个信息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同样的信息,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需要调整沟通的方式。家长的指令越细,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内容越多、越详细,最后的整体效果就会越接近目标。

3.帮孩子减轻压力

首先,要明确压力的概念。其实压力就是预期的目标,当你目前所应对的资源跟你预期的不协调时,在你的心理、情绪、行动、思维各个方面就产生了不同的反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压力。当今社会确实是方方面面都有压力。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得不好,压力过大的时候,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压力也有积极的作用,有时候压力会变为动力。青少年常见的压力往往来自考试失败,和同学有纠纷,丢面子,父母离异,家庭困难,转学,等等。这些压力怎么解决呢?在网络调查中得到的数据显示,家长的焦虑程度要大于学生,压力首先是在家长身上,因此,家长应该先学会给自己减压。

其次,家长要自我减压,家长请记住这样一句话:人生是伴着压力、幸福,踏着坎坷走的。我们一定要给自己减压,我们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压力,但是不要把它作为压力。家长可以及时调整认知,即调整我们可以改变的,比如说我对孩子的期望值他总达不到,那我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本来我想让他考班里的前10名,但是他达不到,我是不是可以降到20名,那可能你这个看法改变了,你的压力就会小一些,我们不要总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周围的同学、邻居的孩子比。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有一个恰当的、正确的学习期待。有的家长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孩子上一二年级的时候也能考100分,三四年级就考90分了,到五六年级他就只能考80分,刚上初中就变成六七十分了。其实,家长要理解这个分数,换句话说,就是在对待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看他在班里的相对位置,而不是盯在他的分数上。

最后,如何帮助孩子减轻学习压力。一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他应该有自己的书桌、自己的小书架和自己的藏书,但是有的家庭,尽管有三四套房子,却没有孩子学习的一角。孩子只能背着书包今天趴墙上,明天趴地上,试想一下,这样他怎么能进入学习状态呢?所以良好的硬件必不可少。二是,不能忽视软件。要保证孩子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的时候,大声吵嚷,看电视,哈哈笑都会让孩子分心;在学习问题上,不是逼迫孩子,给他施加压力。如果孩子的压力过大,就会对他造成心理伤害。家长要做的,就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给他信心和鼓励。孩子满怀兴趣地干一件事儿的时候,他能发挥自身能力的80%~90%,而且可能精神集中半小时都没问题,但如果是他不喜欢干的事儿,就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20%~30%,精神也没法集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一定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哪儿。有的孩子喜欢看小说,将来可以当一个好作家、好记者,家长不用非逼着他数学得100分。当然有的基础学科不能落,但是基础学科达到一个基础线就可以了。

4.关注学习方法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根据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孩子一定要从小就让他独立: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先预习,后听课;先做复习,后写作业。这是我们总结的“三先三后学习法”。这个方法非常重要。记得我的孩子刚上学的时候,我很少过问他的学习成绩,相反,我每天都问他:“今天你上课举手了吗?你给老师提了什么问题?”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我建议家长关注他上课的态度。比如,上课要有一个积极的学习状态,要积极举手发言,脑子应该一直跟着老师的思维。这样学习效果就好,成绩自然也会好。如果上课不听讲,不关注老师在讲什么,而是回家再补,那么效果肯定不好。所以家长要关注孩子,让他描述今天上课讲了什么,如果他都能描述出来,那就是掌握了。例如: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就可以让孩子说说今天上了什么课,老师重点说了几个公式,教了几个单词……这样其实已经全都复习完了。家长能做的就是这些事儿,而不是教他这题怎么解。家长要从侧面来关注孩子,帮助他调整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