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孩子沉迷“低级快乐”爱刷短视频,大脑严重受损:暑期谨防孩子“低级快乐”成瘾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3/6/26 14:03:23 作者:昝晓芳 浏览次数:312

孩子沉迷“低级快乐”爱刷短视频,大脑严重受损:暑期谨防孩子“低级快乐”成瘾

现如今到处都充斥着短视频,人们似乎也都习惯了刷短视频来打发时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十亿,而这庞大的数据背后,是大量的用户投入时间。 你一定体验过——明明决定了要早点休息,可是躺床上打开手机,滑动着屏幕就再也停不下来。 如今各大平台……到处充斥着狗血无用的短视频,你的手却停不下来,不知不觉就刷几个小时。 

总是等到实在坚持不住了,才丢下手机沉沉睡去。 孩子们平时上学,刷短视频的机会少,可是如今放暑假了,孩子们有大量时间刷短视频。再加上周围父母或亲朋好友也有刷短视频的习惯,那孩子很大可能一个暑假就浸泡在短视频的环境里了。 虽然刷短视频也许能让孩子安静地呆着,但还是不建议放任孩子刷短视频。 刷短视频不但浪费时间,还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孩子的大脑和学习。 

一、

谨防孩子沉浸在“低级快乐”曾经有一个话题#低级快乐正在拖垮你#上了热搜,一时间引起热议。有网友表示, “要多读书、学习,追求高级快乐。” 也有网友反对,“快乐也有高低之分吗?快乐也有鄙视链吗?” 是的,没错,快乐确实有高级和低级之分。 低级的快乐,通过放纵就可获得;高级的快乐,通过自律方可获得;而顶级的快乐,煎熬后才可获得。 美国外交家布热津斯基在1995年提出一个词汇“Tittytainment”,后翻译为“奶头乐理论”。 布热津斯基认为,社会发展,经济进步,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越来越趋于20%的人口占据80%的社会资源。 

20%的资本家为了安抚那80%的人口,就给他们塞上“奶嘴”,让他们沉浸在“低级快乐”中,让他们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失去抗争的欲望……这个战略要如何实施呢?就是给80%的人创造“低级快乐”。 (1)发展满足性娱乐:肥皂剧、偶像剧、明星八卦等娱乐产业,让人们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丧失上进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2)发展发泄性娱乐:比如精彩刺激的游戏,色情产业,炒作网络口水战等; 短视频就是其中的主力军。 短视频呈现的内容大多直白搞笑不费脑,都是直奔主题迅速刺激观众,没有深度的思考,让人眼花缭乱停不下来; 短视频呈现的内容都有动感“洗脑神曲”加持,这些背景音乐节奏动感、曲调明快,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让人不知不觉就刷了一个又一个视频; 短视频呈现的内容大多浮夸虚幻,要么是扮演高富帅,要么是假扮丑穷,但都是靠着脚本表演,观众却深陷其中。 短视频确实给人们打造了一个方便、娱乐的世界,也能给人们带来放松。但是刷完这些视频,我们又记得什么呢,除了无尽的空虚,恐怕只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吧…… 大人尚且如此,孩子处于成长发育过程中,自控、自律、判断力都未成熟,更容易沉迷其中。

沉迷“低级快乐”带来哪些危害 长期处于“低级快乐”会上瘾。而上瘾会对大脑造成伤害。 上瘾会使大脑经历三个阶段——脱敏反应、敏化反应和大脑前额叶功能退化

 

脱敏反应:当我们受到新的刺激,多巴胺急剧增加,直到通过一定行为,满足这一刺激,多巴胺又急剧下降。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刺激来满足这种“饥饿感”,这种过程循环往复,造成我们对整个过程麻木,比如说:从前刷2分钟短视频大脑就会变得愉悦兴奋,但是现在刷1小时也未必能感受到兴奋,但你又很渴求这种兴奋感,所以只能花更多时间刷短视频。 敏化反应:会对让人“上瘾”的相关事物更敏感,换句话说,一旦习惯了刷短视频,你对世界上其他的事物,比如看书、学习、思考,可能都很难再提起兴趣。在不断的刺激、脱敏和敏化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前额叶功能退化(这是人与动物进化过程中所不一样的那一部分),最终无法控制我们的行为。甚至由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我们会出现精神失常、紧张、神经衰弱、抑郁、无法自控等症状。总的来说,沉迷刷短视频等“低级快乐”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很大危害。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低级快乐”中,他们对“枯燥”的学习、阅读很难再提起兴趣,他们沉迷于短暂的快乐,进而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 而且孩子的大脑正在发育期,也可能导致发育不良,情绪失控、暴躁易怒等;长期处于这种靠放纵获得的短暂快乐中,孩子也会对生活中那些快乐感少、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快乐的行为,如读书、运动、学习等失去兴趣。

抵制“低级快乐”,陪孩子度过有意义的暑期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沉迷“低级快乐”,根在家庭,因在父母。

想要让孩子远离垃圾快乐,父母一定做好这三道点:

1)带孩子做延时满足的事情 我们之所以会沉浸在刷短视频的“低级快乐”,是因为它能带给你“即时满足”,它带来的快乐都是及时的、毫不费力的,类似的还有嗑瓜子、打游戏、K歌等等,只要你去做这些事情当时就能体会到快乐。 而我们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延时满足”,像读书、学习、运动等等,这些只有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取得一定的成绩后才会觉得快乐。

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能轻而易举的嗑几小时瓜子、打一下午游戏,却很难安静的读半小时书。瓜子进了嘴巴就觉得甜、打开游戏就感觉到刺激,而读书想要快乐需要付出时间,需要理解记忆,而且反馈不及时。 
一旦孩子沉迷短视频、打游戏等即时满足,就很难对枯燥的书本、复杂的算式等提起兴趣,很难再塌下身子学习提升自己,失去积极向上的追求。 2)以身作则,远离“低级快乐” 孩子小时候缺乏自觉能力,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觉远离“低级快乐”。需要父母适时地“逼”一把。要制定一定的规范,尤其暑期大把时间,要严格规范孩子。

“6岁之前,父母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就算是用的话也要删掉游戏、短视频等娱乐APP; 

6-12岁,不宜过度打压,可以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并且严肃立下使用规矩,如有违反必须接受处罚;

 12-18岁,青春期的孩子一般自我意识较强,父母应该适当管理、酌情引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沉迷于短视频、肥皂剧等“低级快乐”,不要在孩子身边大声音外放刷短视频。要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 

3)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当孩子沉迷游戏或者短视频时其实是他没有其他有趣的事情,父母要多带孩子体验不同的生活。李玫瑾教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位爸爸发现儿子在高二的时候迷上游戏,他没有一味制止,而是带着儿子在暑假报了一个乒乓球班。 每到周末,爸爸就要求和儿子比赛。结果为了赢爸爸,儿子不得不加倍努力练习,也渐渐摆脱掉了网络游戏。 

父母不妨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一些兴趣爱好,带孩子学画画、学跳舞、去运动、去旅行……甚至可以去干干农活、学学厨艺等等,不要图省事,扔给孩子一个手机就什么也不管了,你现在省的事可能在以后会带来麻烦。 

科技进步,短视频盛行,是时代的趋势,我们不可逆转; 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些靠放纵得来的短暂快乐是无用且空虚的,只有历经磨砺取得的成就才是充实美满的。 父母要明白科技进步也是把“双刃剑”,要带孩子去体验好的方面,摒弃坏的方面。 要正确引导孩子,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