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插手孩子作业 如何掌握“度”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7/9/12 17:11:55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465

插手孩子作业 如何掌握“度”

10岁的田春就读于北京市的一所小学,最近,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制作以“秋天”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包含古诗文和现代散文,图文并茂。田春不知道该怎么做,抄了几首诗歌、画了几片枫叶就算交差了。第二天交作业,发现其他同学做得都比自己的漂亮。回到家里,闷闷不乐,对妈妈说:“以后老师再留这样的作业,你们要帮我!”

如今,绝大多数小学的减负已经落到了实处,小学一二年级没有家庭作业,三年级以上孩子的作业量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是,学校老师还是会留一些动手性、实践性的作业,比如手工制作、手抄报、用照片记录生活等等,没成想却成了很多家长的负担。

孩子撒手家长代劳

APEC会议期间,老师布置了一项手抄报作业:展现祖国大好河山,以图片为主。这次,田春干脆把作业交给了妈妈孙女士。结果是孙女士上网找名胜古迹,设计板式,最后找到专业打印,真正是折腾了一个下午。

“一提起孩子的实践作业,我就头疼。”赵女士的女儿上小学三年级,基本上每两周就会有一次这样的作业。前不久,学校布置的环保作业是用塑料瓶制作手工玩具,赵女士实在想不出塑料瓶能做什么玩具,手忙脚乱一阵,做得很失败。不光孩子抱怨,自己也很有挫败感。

身为公务员的家长吴先生说,妻子工作特别忙,经常出差,平时他与儿子的时间相对较多。这几年来,为了配合孩子的作业,他学会了缝沙包、织围巾、折纸、绘画、做手抄报、电脑动画……他自嘲说:儿子上学这几年,自己也长了不少本事。

家长介入有误区

父母适当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家庭作业完成的好坏,与家长的教育、督促和帮助有重要关系。但如果家长掌握不好这个“度”,就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龚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每天对待作业的态度总是拖拖拉拉,有时候耗的时间比较晚,龚女士就让儿子先休息,但又担心儿子被老师批评,干脆“越俎代庖”,亲自操刀。几次下来,小家伙越来越依赖妈妈,边写边问,不喜欢动脑筋。遇到不需要第二天交的作业则干脆放到最后,临时抱佛脚赶作业的情况也不断增加。

小学阶段孩子年龄小,有些孩子尚未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适当辅导是应该的,但辅导不等于代劳,而要启发孩子勤于思考、善于动手,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发现错误,找出原因,及时更正。

据老师反映,做家庭作业时家长全程看、陪、包办的学生,一般自制力较差,其中一部分孩子不能主动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学习成绩欠佳。

本该孩子操心的事变成了家长在张罗,反而容易淡化孩子的责任心。这样的孩子到了中学,面对比小学更多的科目和难度更大的课程内容时,很容易表现出学习不主动,怕困难,缺乏自学能力,没有后劲的状况。显然,父母虽然辛勤付出,却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并没有帮助。

介入是为了放手

宋先生是一位大学教师,女儿读小学二年级。每逢老师布置一些实操性作业,他都让女儿唱主角,而自己则充当一个旁观者,只在必要的时候给点小提示、稍稍点拨一下。他说:“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必须让她自己面对。女儿的手工作业虽然可能是全班最差的,但在我眼里,她做得是最好的,因为那是孩子自己亲手做的,在动手的过程中她确实得到了锻炼,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也获得了点滴成长,这才是最可贵的。”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有其积极的意义。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也是很有必要的,但这不等于说家长可以大包大揽,因为它的直接后果很容易使孩子患上“作业依赖症”。家长可以介入孩子的学习,但仅指出问题、提出建议,由孩子自己身体力行,家长介入的目的是为了最终的放手。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