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一时狂躁一时抑郁,“双面人生”可能是生病了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3/4/4 10:35:04 作者:徐辉 浏览次数:237

一时狂躁一时抑郁,“双面人生”可能是生病了

有人半夜不睡觉整理房间或找人谈心,有人每天睡两三个小时还精力充沛……可过不了多久,这些一度非常亢奋的人突然悲观、低落,出现了抑郁情绪。

3月30日是第8个“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今年的主题是“双面人生,与爱同行”。他们的“双面人生”是什么样的?如何帮助他们共同应对?如何进行及早发现和预防?特邀扬州五台山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孙金荣支招。

绘图 沈江江

“双面人生”典型病例及分析

案例一:中年女性W女士有段时间突然躁狂起来,先是整夜整夜地不睡觉,大半夜地将家里东西翻得乱七八糟,说要整理房间。甚至有时候自己不睡觉,还把丈夫叫起来“谈心”,讲她的创业理念,把家里搅得鸡犬不宁。这样闹腾了一两个月后,W女士突然沉寂下来,每天都是唉声叹气,不想上班,也不做家务,还念叨着“死了最好”。

案例二:研究生小G,在他准备毕业论文时,同学发现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还精力异常充沛,常常是文思泉涌,口若悬河,脑子反应快,嘴如机关枪一样不停歇。当年,小G不仅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论文也被评为优秀论文。可过了一段时间,他表现越来越乱,好管闲事,常与人起冲突,发脾气,摔东西等。家人将其送到医院,查出了躁狂症。后期治疗时,发现他的情绪又跌落谷底,每天沉默不语。

专家分析:孙金荣表示,上述两位拥有“双面人生”的患者都是患的“双相情感障碍”,也有人称为“天才病”,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得过双相情感障碍,如贝多芬、达·芬奇、海明威等。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抑郁和躁狂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发作间歇期症状可完全缓解。

这四类人容易患“双相情感障碍”

一旦出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仿佛有了“双面人生”,是怎么来的?

孙金荣表示,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心理因素有如下几方面: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婚、失业、严重躯体疾病等均可导致抑郁症的发生,丧偶与抑郁症关系最密切。生活事件后6个月内,抑郁症发病危险系数增加6倍。另外,经济状况差、社会阶层低下者及女性更易患本病。长期的不良处境,如家庭关系破裂、失业、贫困、持续2年以上的慢性躯体疾病也容易发病。

孙金荣介绍,这几类人群容易患“双相情感障碍”:1.父母中有人患双相情感障碍时,子女患此病的概率高。2.在生活、工作上遭遇失败或挫折。3.生化因素。当5-羟色胺(一种中枢神经递质)偏低时,去甲肾上腺素递质水平增高,可能出现躁狂症状;去甲肾上腺素递质水平降低,则可能出现抑郁症状。4.情感旺盛型人格气质的人更易患双相情感障碍。他们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躁狂发作多在春季,抑郁发作多在初冬时节。

青少年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诊

“及早诊断出双相情感障碍,对于患者治疗非常重要。”孙金荣表示,相当多的双相情感障碍第一次发病时表现为抑郁情绪,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若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反而会诱发躁狂,使发作频率增加。

如果身边人在有闷闷不乐、自怨自艾的抑郁症状外,还有如下情况,孙金荣提醒,他(她)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一、出现抑郁症状时年龄小。15到19岁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发年龄段;二、亲属中有人患过此病;三、做事效率高、冲动任性、情感旺盛、不知疲倦、精力旺盛、伴有人格障碍、物质依赖等。

患者出现什么样的症状要去就诊?孙金荣建议身边人要注意观察,当他(她)时常出现抑郁和躁狂的表现,如抑郁发作时,闷闷不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浑身乏力,思维反应迟钝,而躁狂发作时,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口若悬河,精力充沛,冲动易怒,并且伴有睡眠障碍,不能好好学习、工作,与他人交往困难等情形,就要及早去专科医院就医。

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发人群,家长和老师如何及时帮助他们渡过人生的难关。孙金荣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注意:若孩子遭受、目睹重大创伤事件,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1.让孩子表达出负面情绪,真诚接纳,共情,给予信任感和安全感;

2.引导孩子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和行为有正确了解与认识,减少自责心态;

3.给予足够的陪伴和鼓励,减少说教,认可其长处;

4.一起运动,合理释放内心负面情绪;

5.若病情加重,一定要及时就诊,进行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