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家教


指导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与方法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3/2/20 15:07:30 作者:聂小凤 浏览次数:326

 

 

指导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与方法

1. 了解孩子交友的特点与方式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具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向往自由,渴望独立,不愿意受到约束;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但自控能力不强;渴望与他人进行交流,但又觉得自己得不到重视。

从交友的范围上,朋友的友谊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上升,情感依恋的重心由父母逐步转向了朋友;从交友的条件上,相近似的性格、目标、兴趣、追求等成为建立友谊的主要条件;老师的权威性减弱,青少年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听老师的话,对老师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容易与父母产生隔阂,青少年觉得与父母在价值观念、生活习惯、交友标准等方面都与父母产生矛盾,有心里话宁愿和同伴说也不愿意和父母交流,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

与此同时,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1)  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友观。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待事物,犯了错误不会从自身找问题,自己不愿意迁就别人。在与人交往中,缺少同理心,很少换位思考,去体会别人的感受,这样的态度使他们很难有合作精神,不利于他们融入集体。

2)  唯利是图的交友观。部分青少年在交友时只看重物质利益,只和“有用”的人交朋友,把交友当成是一种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在交往中往往感觉不到朋友之间的真诚。

3)  逃避冷漠的交友观。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忽视了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可以表现得活跃健谈,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表现得冷漠、“佛系”、没有朋友,甚至脱离现实,出现孤僻自闭的现象。

2. 良好人际关系建立从亲子关系开始

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亲子关系对孩子的人际关系会产生影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越融洽,越和睦,则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就会越好。”孩子能够与父母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模式,就会学会包容与理解,孩子也会将这种与父母之间的模式运用到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相处模式,也容易掌握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除此之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越好、越和睦越有利于孩子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以及有助于孩子对于自己有更加正确的认识与评价……在交往过程中能够坦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擅于沟通,及时、有效地解决彼此之间的误会,从而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友谊。”这就给了家长们一些启示。

【案例简介】

小张的母亲火急火燎的打点话给班主任,说孩子离家出走了,原来是孩子的父亲知道小张在学校没有完成作业,父子俩吵了几句嘴,在激烈的争吵后,父亲要求小张写检讨书,小张一开始不愿意写,因为父亲每次都会把小张写的检讨书收集起来以便“秋后算账”,这让小张的自尊心很受不了。

小张的父亲是一名警察,对小张一向非常严格,小张从小到大没少挨过父亲的打骂,进入青春期后,父亲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每次小张犯错必须写检讨书,家里的检讨书堆了厚厚的一叠。本来不愿再写检讨书的小张最终架不住父亲的怒气还是写了一份,没想到父亲竟然把他写的检讨书直接张贴在家里客厅最显眼的位置,还说要让到家里来的客人们都看看这份检讨,看他以后还敢不敢不完成作业。听到父亲这样说,小张立刻就炸了,直接摔门出去了,还丢下一句话,让父母别去找他,他再也不想回这个家了。

【案例分析与建议】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减少,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之归因于孩子的自我任性、个性叛逆,很多时候我们家长也存在问题。案例中小张父子的关系紧张,在小张的心中,无数张检讨书成为了自己的“罪证”,而父亲还要把这些“罪证”公布张贴,这给小张的自尊心带来巨大的打击。

要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家长首先得读懂孩子。其实,亲子之间出现矛盾冲突,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不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进入中学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加强,自主的需求得不到家长的理解进而导致亲子冲突的加剧。家长们开始发现自己的唠叨的教育已经不起作用,有的家长便开始采取更为严厉的训斥方式教育孩子,而有的家长则开始讨好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施压。无论哪种方式,其实都是家长想通过一些方式试图控制孩子。所以,只有家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有可能改善不良的亲子关系。

对于中高职学生来说,亲子沟通不畅是导致亲子矛盾冲突的原因之一。我们家长必须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只是成长了,觉得自己需要像一个成年人那样去和父母沟通,但他们暂时还没有学会和适应这种转变。在这种情形下,看起来亲子沟通变少了。家长们理解了这些之后,应该对孩子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保持一颗平常心,用尊重平等的态度多和孩子讨论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耐心等待孩子们的顺利转变,千万不要强行去窥探孩子的世界。

此外,学业不良表现也是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学习困难的孩子缺少深入的理解,只是认为成绩不好就是由于偷懒、贪玩、沉迷游戏等原因造成的,很少能体会到这些孩子内心的痛苦和挣扎,甚至给孩子更沉痛的打击和羞辱。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我们家长更应该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鼓励,让他们有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总之,亲子关系会对孩子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建立亲子关系开始。希望家长们能采用尊重、理解、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化解亲子之间的矛盾,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模式的范本。

3. 帮助孩子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孩子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也有利于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相反,紧张甚至敌对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案例简介】

小芮的妈妈连续三天都给小芮请假,说是他身体不舒服,班主任老师觉得很奇怪,在不断追问下才了解,小芮不愿意来学校上学,是因为他觉得电子老师在针对自己,总是看自己不顺眼,有事没事就找自己的麻烦。他让妈妈帮自己请病假,其实是不想见到电子老师,也不想上电子课。

同学们也反映,有一节课上,小芮上课打瞌睡,正好电子老师点名让他回答问题,他回答不上来,电子老师口头批评了他几句,提醒他上课要集中注意力,小芮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烦死了!”,电子老师似乎听见了,好像有点生气,后来在电子课上老师就格外关注小芮,经常喊小芮回答问题。

家长们,你们觉得小芮妈妈的做法对吗?

【案例分析与建议】

在案例中,小芮与电子老师有一些误解,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不愿意上学。但小芮的母亲没有积极正面的引导小芮解决问题,反而帮助小芮逃避问题。这样做不利于解决问题,只能让小芮继续处于矛盾的师生关系中,最终影响自己的学业。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正确的处理师生关系呢?

1)  首先,要给孩子树立尊敬老师的思想。让孩子信任老师、亲近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家长不千万要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的不是,有意见可以私下与老师沟通。

2)  其次,要鼓励孩子主动找老师沟通。比如见到老师要有礼貌,可以主动找老师谈心,让老师了解自己,“亲其师”才能“重其道”。孩子如果有了独特的想法,也要鼓励孩子去和老师提建议,通过平等的交流去解决问题。

3)  第三,要正视师生矛盾。师生产生矛盾是多方面的,家长在全面了解情况后,如果确实是老师的问题,可以当面和该老师沟通,提出善意的建议,若没有效果还可以和校方领导反映。如果是孩子的问题,那就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具体原因,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使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  最后,我们家长还要经常和老师交流,让老师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也可以了解老师对孩子的印象和看法,帮助孩子纠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

4. 和谐相处营造良好的同学关系

良好的同学关系必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真诚的基础上的,不懂得尊重他人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友谊的,相反,一昧的付出、讨好他人也同样不能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案例简介】

自上学以来,小方一直与老师、同学相处和睦,关系融洽,是大家心中的“老好人”。因为不管同学们有什么事情,都有求必应,即使心里不愿意,还是会一口答应。如果拒绝了别人,她就会忍不住地想:别人会不会不高兴?我是不是得罪别人了?上个月的一天,在实训课上,由于感冒浑身酸疼,同桌让她帮忙拉一下铁丝时她拒绝了同桌,后来同桌就没再找她帮忙,从此以后就感觉跟她疏远了。最近一个月来,小方心情很低落,不敢和同桌说话,也不敢看她的眼睛,就怕说错话做错事,做什么事都自己一个人,小方也很想摆脱这种状况,但不知道该怎么办。

【案例分析与建议】

小方在人际交往中总是不会拒绝别人,即使是自己内心十分的不愿意还是会满足别人的要求,因为她担心如果自己拒绝了别人,就会因此而失去友谊。这种想法在学生中并不少见,如果我们的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这样的心理状态呢?

告诉孩子:正视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昧的讨好付出不一定能换来真正的友谊;即使能换来朋友,也不会是真诚的朋友。

告诉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一直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有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只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才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如果自己不愿意,要学会说“不”!

对于我们家长来说,还有一点格外重要:一定要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能帮助孩子消除焦虑、紧张等情绪,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外界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无论何时,孩子们的身后都应有我们家长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