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面对“内卷”不如试试这些应对技巧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2/11/28 16:03:28 作者:徐辉 浏览次数:240

面对“内卷”不如试试这些应对技巧

“内卷”,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在“内卷”的大环境中感到焦虑,是一些年轻人比较常见的问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姜思思说,她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年轻人的抑郁与“发现自己不如别人”的“比较性危机”有关。在“内卷”的环境中,各种心理问题都更加明显。“内卷”究竟会给人们带来哪些伤害?是否可以找到一些自我调整的方法,维护内心的“桃花源”?

在姜思思看来,“内卷”是“一种不健康的极端消耗的竞争。”一些所谓的“内卷胜出者”,也只是在现有资源中,多分得“一小块蛋糕”,得到少量不稳定的竞争优势。在“内卷”中,个体的付出与获得非常不成比例,个体没有实现“实质性”的自我成长,也没有为社会和他人创造价值,因此无法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和效能感,也无法在“内卷”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姜思思说,“内卷”是一种长期而激烈的竞争,带来的压力是慢性而巨大的。研究发现,慢性压力与心脏病、癌症、肺病、肝硬化等躯体疾病都密切相关,还可能导致猝死的发生。

在职场上,严重的慢性压力可能导致一种职业心态上的“濒死状态”:职业倦怠。姜思思说,很多人还会在慢性压力下陷入一种“生存倦怠”的状态,“情绪说不上低落,但也没有高兴愉快,甚至感觉活着很累很疲惫,没什么意思;有些人对活着、活着的自己和他人,以及对这个世界都感到淡漠疏离。”姜思思说,“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美好体验作为压力辛苦中的补给,或没有坚定的信念支持其认为,努力争取更好的生活是可行的、有意义的、值得的,于是竞争变成了纯粹的消耗。”

“躺平”不是对抗“内卷”的好办法

姜思思认为,“躺平”是当代一些年轻人拒绝“内卷”的方式。想要“躺平”的心态很能理解,但是消极“躺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姜思思解释说,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有天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消极“躺平”无法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大部分消极“躺平”的人,其实心里并不舒服,经常会感到憋屈、烦躁。还有一些人,即使身体“躺平”了,精神却“躺不平”,这样的人不做事反而更加焦虑。在现代社会,一定程度的“卷”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内卷”,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技巧地应对,而不是放弃。

正确看待竞争,学会关怀自己

年轻人在充满竞争的社会,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建立对未来的信心?姜思思结合临床观察,给出4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辩证、弹性地看待竞争,在努力改变自己与接纳自我局限之间寻找平衡。首先,应正确理解压力与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压力与成绩之间成“倒U型”曲线。不是压力越大,成绩越好;而是压力恰当,成绩最好。可以把焦虑、抑郁、失眠等消极的情绪体验,识别为需要“改变”的信号。可以积极投入竞争,但不把赢定为唯一目标;积极关注自己的状态,随时调整。

二是向内探索,自我觉察。姜思思说,在这个时代,物质财富和精神食粮都非常丰富,没有人能全部将其占为己有,因此必须要懂得取舍。取舍的基础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了解对自己来说究竟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以舍弃的。

三是自我关怀。既要关怀自己的身体,也要关怀自己的心灵。研究表明,照顾好身体可以减少一个人对负性情绪的易感性。不要对自己有太多批评和苛责,在顺境中为自己鼓掌,允许自己快乐;在逆境中给自己安慰和鼓励。“要知道,压力和胁迫不是人类唯一的动力来源,我们也可以为了愿望而追求。”姜思思说,“渴望和成就一样可以激发我们的驱动力。”

四是进行经典阅读。当一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是可理解的、有可控性、有意义的时候,会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是获得对世界的深入理解、增强意义感、增加控制感的好方法。“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你会感到在与作者进行交流。你会感到有人懂得你的困境,陪伴你的痛苦,有勇者给你鼓励,有智者为你指点迷津。”姜思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