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与游戏为敌,还是与孩子为敌?
与游戏为敌,还是与孩子为敌?
看见孩子玩游戏,父母经常脱口而出,“你再整天抱着手机,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完蛋了!”父母可能觉得“爱之深,责之切”,可是孩子感受到的也许根本不是爱。
一项对北京市三千多名中学生的研究发现,在亲子关系中孤独感越强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程度也越严重。忙碌的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精神世界,严苛的父母毫不关心孩子的情绪感受,这让孩子缺乏精神寄托,转而投向网络游戏的怀抱。
手机游戏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这个世界中的身份虽然是虚拟的,欲望却比现实还要坦诚,也有人“现实受挫游戏来补”。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可以在这里获得成就感,不再被歧视;同伴关系不良的青少年,可以在这里找到战友;家庭不和的孩子,一头扎进游戏的避难所,隔离父母的热吵冷战;还有那些性格内向的小伙伴,躲在被窝里暗自把杀戮当成发泄……
虽然游戏的刺激与梦幻会让人暂时忘记现实,但人终究离不开现实。那些在游戏中得意忘我的青少年,放下手机反而会更觉得真实世界乏味沉重,无力面对的他们只能再次钻进游戏的世界。
很多父母用“沉迷手游”给孩子贴上标签,有时还会进行批评与惩罚。这让孩子更加孤独自卑。可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不是骂出来的,父母要做的不是否认孩子的心理需要,而是与他们一起找到建设性的满足方式,让孩子感觉到“你不是在逼我,而是在帮我”。
虽然家庭是影响成瘾行为发生的因素,也是重要的情感支持与行为榜样,可家长最常犯的错误就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把有问题的孩子当成“敌人”,而不是和孩子站在一起去面对问题。
指责孩子是容易的,它让我们不用面对自己的责任,可惜这样做往往也是无效的,因为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爱。身边一位事业有成的父亲总抱怨儿子沉溺游戏,笔者问他,“如果孩子不玩手机了,你打算跟他一起做什么?”这位父亲竟无言以对。
青少年有参与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但是现实中却常常缺少这样的机会,而游戏往往能让他们感受到现实中不曾体会的力量。从这点来说,游戏也在提醒我们,要为青少年创造更多认识和实现自我的机会。
虚无和痛苦不只光顾青少年,它们也是人生中不请自来的常客。让孩子学会用来自现实的自信和成就感面对生活的重重关卡,是成人世界能赠予他们的最佳游戏秘籍。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