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不能缺席
“生命教育”不能缺席
2021年3月,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大纲》明确,高中生军训不得少于7天56课时。教学包括基本军事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其中,心肺复苏被列入卫生与救护科目教学内容。
2020年8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就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其中特意强调: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培训培养急救教育教师,有效保护、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的确,需用到心肺复苏的,大都是生命攸关的时刻,如心脏病突发、溺水、触电等导致的心脏骤停。旁观者做还是不做,早做还是晚做,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生还。已有统计证明,如能在心搏骤停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救活率可达到50%;每拖延一分钟,抢救成功率会下降7%~10%。但能在4分钟内救人的,往往不是医生,而是在现场的第一目击者。但我们目前的难题是,很多人因缺乏急救意识或是急救能力,在面对此类情况时无能为力。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平均每80人中才有1人真正会做心肺复苏。我们大部分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学校获取,如果学校缺乏急救知识培训体系及课程设计,将导致学生对这类知识的获得存在障碍。我们现有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应对卫生、急救等知识多进行一些介绍。在这方面,不妨借鉴上海市的经验。2018年,上海市就已经开始在部分中小学中推广建立公共安全教育体验教室,这些“教室”不仅教授孩子们怎么做心肺复苏、遇到骨折如何固定,还带领孩子们开展如何排查火灾隐患、如何火场逃生、地震如何避险等等涉及公共安全及个人安危的情境教育。
把这类课程纳入孩子们的基础教育阶段,实际上是通过“生命教育”的导入,培养孩子们的判断能力、排险意识、助人意识,更让孩子们体验到生命的珍贵,从而懂得保护自己、关爱他人,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从而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