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做成长型的家长,培养内驱型的孩子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2/6/8 9:59:52 作者:王爱勤 浏览次数:526

做成长型的家长,培养内驱型的孩子

独立自驱的人,相对于外驱,就是找到了没有钱也愿意做的事,没人拦着也没人逼着,自觉自愿地全身心投入其中,获得了巨大的快乐。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都惊叹于自己如此的天赋与潜能,觉得自己真没白活,活得有意思。而且意外地发现,当你不为了钱和名誉地位而去做的这件事,竟然为你带来了意外的金钱和名誉,足以让你过上富裕的生活。

独立自驱的成人,社会地位各异,财富积累不同,但共同点就是快乐幸福,觉得人生有意思,绝对不会有抑郁症,而是觉得人生真值,活着真好。这样的专注、享受与擅长,日积月累下来,基本上都成了各自领域的天才,挣碗好饭吃真的不难。就是越不为钱,越不缺钱。越想挣钱,越挣不到钱。

重要的是,没有我做母亲的自我改造,就没有今天UBC超级学霸的儿子,在22年漫长的亲子关系中,我有一万次机会废了他。幸运的是,我只使用了前2000次,在儿子没有完全被废掉之前,就及时转向,从撞到南墙不回头 “看到南墙就回头,朝自己下手,朝亲子关系下手,朝自驱与成长下手了。

自驱,也即内驱,就是搞定了三方面:自主,胜任,联接(人际关系中获得的自我实现、归属感价值感)。对成人来说,就是独立思考(自主,不随大流,比如抵制住七大姑八大姨的攻势,放弃华尔街,选择自己的热爱),技能精进(擅长、练习到胜任,耐得住寂寞,抵得住金钱的诱惑,坚持自我),联接(爱与被爱的能力,自我成就)。

孩子的内驱是从小培养的,很大程度上是亲子关系所塑造的。不可能今天还是外驱,睡一觉起来就变内驱了。也不可能光是学习内驱,其他方面都是废材。一个人的成长是连贯的,表现是整体的。尤其是孩子,学习、运动、生活自理、社交、爱好,方方面面,彼此助力,不可或缺。

我做双语家庭自助的经历,真是一言难尽,一方面让我真正实现了内驱,找到了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热爱而擅长的事儿。因此获得了巨大的享受与快乐,价值感与成就感,也足以保证我富足的生活。

另一方面,帮助中国家庭双语家庭自助的经历,也让我感到幻灭和负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同样一套双语自助技能,有些家长有如神助,后劲十足,到了中学甚至是首试托福就近100分,全学科学习孤独求败的程度。有些家长则是雪上加霜,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极端的甚至从小学就已经厌学到抑郁,到了无法上学的程度。

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陷在巨大的内疚与共情里无法自拔,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与求索:是双语体系有问题?还是我的方向有问题?

长期细致深入的观察分析告诉我,自助成果两极分化的背后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父母,尤其是作为自助主要执行人的母亲。母亲越是平和,执行力越强,自助效果越好。母亲越是情绪化,心态就越急,拿到自助利器就越盼望出成果,结果就是不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连亲子关系都分崩离析,不可救药。

随着儿子康康渐渐长大(今年22岁了),我作为母亲在亲子关系中的成长,终于使我清晰地看到了问题的主要原因所在。

家庭自助,实际上是亲子的一场合作,只有亲子关系好才能发挥出最高的合作效率。界限清晰,有主有辅,不会操之过急。亲子关系不好,表明合作双方之间本就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对抗,充满了冲突与消耗。任何自助技能都只能使对抗更加激烈,走向决裂。

当我经过在关系中,尤其是亲子关系中艰难地自我成长,从情绪化走向平和,才知道一个平和背后要有多少修炼。

平和的母亲,不但亲子关系好,而且所有关系都相对较好,能够在亲近关系中保持界限与独立,有自己的生活重心,因此对孩子不控制不包办不代替,没有灾难化的执念与欲望。在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时,会尽量接纳理解孩子,看到孩子真实的状态,并提供孩子所需的帮助,而不是通过惩罚或奖励,强迫与压制孩子就范。

平和的母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需要天赋与后天原生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巧合。但平和的母亲是可以修炼的,是有确定路径的,我就是反面典型逆袭成功的生动案例。亲子关系好了,其他关系也就都好了。母亲变了,母亲周围的整个世界都变了。母亲内驱了、成长了,孩子自然就内驱成长了。这是我做母亲22年最大的收获,无论儿子咋样,我反正已经赚大了,赚定了。

我们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天生就会做完美父母,但通过养育孩子的过程,通过亲子关系的冲突,看到并了解真实的自己,做到真正的独立思考与选择,塑造成长型家庭,才是培养内驱型孩子的必经之路。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