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
让孩子从小形成好习惯——训练专注力
让孩子从小形成好习惯——训练专注力
我觉得,需要从小训练的小孩的好习惯有很多。其中,对于幼儿来说,训练较强的“专注力”最为重要。
因为孩子养成了好的专注力,随着他(她)年龄增长,他就可以自觉地专心完成每一项事情,不必家长督促和催促,他的自立和自律能力就自然形成了。而训练专注力,是有很多办法的,有些家长成功了,有些家长不成功。当然,能否训练好,这与一个孩子天生的习性有很大关系,并非方法差异。
我训练两个孙伢的方法基本一致,但取得的效果却有差异:大孙比较成功,小孙正在改进中。总体方法是:
1.婴儿期哺乳和喂牛奶时,大人不做别的事。不逗他,不在周边布置色彩鲜艳的物品,不播放音乐、电视,不发出什么响声。安安静静地喂他吃完。吃完后,可以放音乐,和他说话,给各种各样的玩具他玩。
2.喂饭时,要求专心吃饭。从小孩吃辅食起(1岁左右),就训练他吃饭时只做吃饭一件事,与吃饭无关的东西不听(耳)、不看(眼)、不玩(手)、不碰(身)。每天喂饭时,一定要固定在一个地方,绝不追着喂。从一开始,他吃饭时要拿着玩具边玩边吃,我就不同意,但我不是硬性不允许他玩。你要玩可以,那就先不吃饭,你玩够了再吃。孩子自己吃饭开始,实行倒计时,一般半小时至1小时。这个时间,是在观察了他平时一餐饭吃多久,并给予宽限后确定的。时间到,不管他是否吃饱,立即撤掉碗筷。他没吃饱,要告诉他,因为他不专心吃饭,所以吃不饱,下一餐自己要专心吃饭。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训练一旦开始,就再也不要怕他饿着而喂饭。
3.玩玩具时,只给一到两种玩具,玩厌后再换新的玩具。这一点对大孙做得不错,但对小孙做得不太到位。主要因为大孙积累了许多玩具,小孙知道家里有许多玩具后,一下就拿出许多玩具,这个玩一会,那个玩一会,有时根本就不专注玩一种,就是随便摸摸、摔摔。这种习惯也是会影响专注力形成的。后来,我将他的绝大多数玩具收起来了,一个时间段只留一两种。
4.会走路后,骑童车或跑步,要规划一段距离,让他有点费劲才能骑到或跑到终点。但要根据他能完成的水平来设置,不太短,也不太长,一般用时15分钟以内。在到达终点前,训练他不可半途而废。达到目标后,给予一点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物质的(如他特别想要的零食),也可以是精神的(如抱一抱、口头表扬“真棒”“真厉害”“真勇敢”等)。
5.开始文化知识启蒙时,要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教识字时,最初我用手或未使用的铅笔指着字,一个个字教,孙一个个字识,都要求指着进行。目的主要是形成他的专注力,而真正识字、记牢这是次要的。幼儿指读(指着识字)是很重要的,它可以由外在动作强化孩子的专注力。等到幼儿已习惯大人指着识字后,他一定会希望让他自己指着识字,这时家长就可以把这种指着识字的权力,作为奖励来引导他。比如他坚持思想不开小差,就可奖励他指认一两页。
6.识字也要倒计时,这个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之内。最初,我教大孙时,是每15分钟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中间休息5分钟。对于幼儿来说,能坚持半小时注意力集中,就算达到很高的标准了,而能达到1小时就完全不必再扩展了。我大孙从3岁半训练,到6岁时已可坚持识字、背诵、阅读1小时思想集中,但我除了对整个学习知识的总考评时,其它时间只要求他半小时思想集中就行。
7.幼儿识字或背古诗等时,他不问就不要讲解意思。这主要是避免他分散注意力,给他详讲反而不利于专注力的培养。我在教大孙时,他在自己阅读之前,基本上不自己用字组词,不问学习的字、诗词内容的意思,偶尔问一点也可以很简洁地回答他。因此,他学习专注力训练效果较好。所谓简洁回答,就是用他能理解的话告诉他。比如他识“舟”,问“舟”是什么,就回答“小船”,还是不懂就告诉他等有机会带他去看。
而小孙从识字开始,他就会主动用字“组词”,都是他平时听过或讲过的词,有些是同音而与识的字不同的情况。比如识“实”,他就识成“果实的实”;识“眉”,他会识成“梅花的眉”……我在他组词组错时,就会用最简短的语言纠正;组词对的时候就尽量不回应他,以免冲淡学习主题。
我的体会是,幼儿初学文化时,不要让他“自由发挥”,只要求他随着大人的引导,记住要记住的字形、字音、诗句读音等。
我觉得,幼儿理解能力是在他识字和背诵到一定程度后,再来开发的,这是幼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否则,如果大人通过讲解,或外部的颜色、形状、玩具等来“干扰”,他就不可能形成好的专注力,对你讲的那些内容也不会记住的。
总之,训练孩子专注力,就是一个时间段只做一件事。人们常说“心无二用”,如果从小就训练他们,让他们的专注力达到一定的高度,那将来上学后进入课堂,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家长和老师都会省去很多麻烦。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