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写给家长:停止教育焦虑
很多人说,这个时代的财富密码是:贩卖焦虑。教育也是如此。
15岁已经从哈佛毕业;12岁就跟着院士做科研,各种专业国奖拿到手软;8岁精通七国语言;这些狼虎之词,被包装成象牙塔里教育理念的,着实把人性拿捏的分毫不差。
因为这是一个充满着欲望和恐慌的时代,每个人都深陷在漩涡,无法认同自己的平凡,无法给与自己幸福。
我们看着孩子那么小一点来到这个美好又充满危险的世界上,一点一点成长......作为家长,怎么会允许自己做的不到位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怎么会允许自己的付出不够而让孩子跌跑在人生长跑的中途.....
就是这样的担心,虎爸狼妈终于不再平分教育的天空,鸡娃和鸡血老母亲凭空出世。
围绕着孩子的升学,她们可以为了9月1日开学的年龄而提前刨腹产,可以放弃高薪职业回家带娃,可以砸锅卖铁只为了买一间住都不能住的老破小学区房,可以节衣缩食百般求人只为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可以咽下所有的委屈和无奈。
又是从什么时候,“再穷不能穷教育”已经变了味道。年轻人不敢生孩子,中年人再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而孩子,不当“鸡娃”,就不能在人生赛道上健康快乐富足的度过一生吗?
我们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关于教育的平衡点,继而规划出孩子成长的最佳路线呢?
教育学家们早已向现代社会交出的答案:最近发展区。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者说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对于孩子的学习任务和成长目标的制定,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太高了就像让孩子伸手去摘星星,摘不到。
最合适的高度就是比他现在所能达到的水平稍微高一些,他跳一跳,就能够到的高度。
而且每个孩子的“高度”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孩子在成长中的每次增加的高度也是动态的。
这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天生的性情、抗压等级、认知能力、家庭环境等等......我们无法得到一个以偏概全的、合适所有孩子的压力等级。
所以虎爸狼妈们所说的“超前学习”,本身是对的,但是经过一层一层营销和焦虑包裹后,就变得扭曲和夸张了。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家长真正的关心和愿意去了解自己的孩子,量身为孩子创造出一个最适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01
具体化最近发展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项,也有自己的弱项。因此,他们每项能力的“最近发展区”都很不相同。比如,你的孩子可能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比较强,但是注意力、抗压力、数学数字比较差。
所以,和孩子一起来帮助他把一个长远的提成目标分成很多个小段,一步一步的进步。
比如你的孩子数学很有天赋,你尽可以让他尽情在这个领域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和发展。但是他的英语又很差,你也不要一次就让他从45分就提高到100分;而是和他一起商量,这个月先补习基础,下个月争取及格,再下个月争取考80分....等等这样一步一步的来。
如果步子太大,孩子每次都觉得自己离目标很远,甚至永远不可能达到,就会产生挫败的感觉,继而没有动力再继续努力下去。
02
了解 “非舒适圈”的边界
孩子当前的“舒适圈”非常好确定——就是他们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不费劲、欣然去做的事情。
相反,“非舒适圈”就是让他们扭扭捏捏、自己不愿意主动去做的事情。
但是,“非舒适圈”边界在哪里?这就需要对孩子各方面都很了解。当孩子无强烈的反抗、不影响孩子生活,就可以把握火候的给他们压力。
如果孩子压力大到晚上睡觉经常坐噩梦这种影响他们正常生活的地步,我们需要退一步。
03
学会放手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却不愿意让孩子学会独自面对生活。
小到扫地洗衣服这样的生活技能,大到想要和谁一起玩,想要培养什么兴趣,想学什么专业。
但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的目的,终究是把孩子武装起来去面对将来那个属于他们的世界。
生活和思想独立相辅相成。所以我们时刻要提醒自己,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这世界辽阔,成长的鲜花掌声与狂风暴雨,不该只属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