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你走开,我不跟你玩”!孩子被拒绝,聪明的妈妈都会说这3句话
“你走开,我不跟你玩”!孩子被拒绝,聪明的妈妈都会说这3句话
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想要玩别人的玩具,或者想要加入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要么不敢开口,要么被拒绝后感到伤心委屈,哇哇大哭。
“世上没有任何人的成功,是不会面临失败和被拒绝的”,如果不教会孩子正确面对被拒绝,孩子在遇到热爱的事物时,会因为害怕被拒绝不敢主动追求;即使鼓足勇气尝试,在遭到拒绝后,可能大受挫败或者心生怨恨。
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被拒绝,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幸福。孩子被拒绝后,请告诉TA这3句话:
第一句:“被拒绝了,也没关系”
人的一生可能会面临很多的被拒绝,小时候想一起玩被拒绝,上学后申请学校被拒绝,长大了找工作被拒绝,等等。
而一个人被拒绝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客观条件不能满足期望,可能是时间和场景的选择不合适,可能是他人对自己的了解不够。很多时候被拒绝,不是因为自己不好,因此被拒绝了也不要紧。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告诉他,“被拒绝了,也没关系”。成长路上,帮助孩子不断练习用正确的方式和心态处理被拒绝,他的人生会少很多不必要的自我怀疑,生活更简单轻松。
我们不仅要告诉孩子,被拒绝了也没关系,也要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被拒绝,换位思考是个很好的方法。
带孩子在广场里玩,另一个小朋友带过来一个新的玩具。这个小朋友玩得正兴起时,自己的孩子也想玩。如果孩子这个时候去问,“我可不可以玩”,绝大多数情况会遭到拒绝。
孩子遭到拒绝后,委屈地跑来大人身边寻求安慰。这时父母可以蹲下跟孩子说,“你想玩他的玩具,他不肯,你感觉很难过委屈,是吗?”接着对孩子说,“不委屈,被拒绝了也没关系。想想看,如果你正在玩新玩具,玩得开心,是不是也想要多玩一会,不会马上就给别人?”
孩子在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后,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拒绝,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被拒绝了也没关系”。
第二句:“想想我还能做些什么”
本质上,“被拒绝”是孩子在成长过程,需要解决的一个社会交往问题。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默娜·舒尔,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指出,处理“被拒绝,感觉不被接纳”这类问题时,大人要帮助孩子自己思考,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父母需要从小帮助孩子明白,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解决办法。遇到“被拒绝”时,告诉孩子,“想想我还能做些什么”。
在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被拒绝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别的解决办法,比如建议轮流玩、交换玩具、甚至给他一些糖果等。
在孩子想要和别人一起玩被拒绝后,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你能想个不同的做法或者说法叫他们跟你一起玩吗?”
帮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养成思考的习惯,“要达成期望,不止有一种办法;我不一定非得用我想到的第一方法,我可以试试别的方法;我可以不这么轻易就放弃。”
这种看待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仅让孩子从小获得积极的人际关系,长大后也能帮助他们正确地处理失败和被拒绝等挫折。
第三句: “你不能决定他人,但你可以做好自己”
人生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性格的人,有的时候遇到拒绝,我们不能控制他人的行为,但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好自己,做好准备重新出发。
蔡少芬带着两个女儿参加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有一期节目里,妹妹想要和别的孩子玩,却被拒绝,靠在蔡少芬的怀里委屈地哭诉,“他们只喜欢姐姐,不想跟我玩,整天都这样不理我。”
蔡少芬的回答很发人深省,“我觉得你的感受是真实的,我也接纳你的感受。我教你一样东西,就是你笑容多一点,你主动一点,你做回自己,他们肯定会被你吸引的。如果你还计较,你永远都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在和他人的交往中,不去计较,而是做回自己,做个快乐的自己。
有句话这样说,“不要去追一匹马,而是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等到春暖花开时,自然有一群骏马供你选择。”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丰富自己,做好自己。
从小告诉孩子,“你不能决定他人的想法,但你可以做好自己”。让孩子学会坦然接受自己不能控制的事,努力提高自己,想要的一切会随着更好的自己而来。
写在最后
作为父母,从小带给孩子说出“没关系”的勇气和底气,教会他们思考更多的办法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坦然接受不能改变的,学会专注于自我提高,最终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每个人一生都要经历很多的“被拒绝”,掌控“被拒绝”,拥有勇敢又敞亮的人生。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