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风采


校园风采展示—— 东郊小镇小学家长学校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1/3/10 17:33:32 作者:邵惠敏 浏览次数:865

校园风采展示—— 东郊小镇小学家长学校

    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家长学校自2014年秋季开办以来,在江宁区家长学校总校的关心和指导下,认真贯彻区妇联、关工委、教育局的方针和政策,秉承“规范办学、创新载体、家校共进”的原则,通过校委会、家委会,架起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桥梁,坚持办好每一期家长学校,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共建机制。

一、建章立制,保障办学的规范性。

我校是2014年开始办学的新建校,万事开头难,百事待兴。因此要让家长学校真正成为家长们自己的学校,必须从制度上重视和保障家长的权益,赋予家长参与家长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我校家长学校在成立之初,即邀请了相关家长代表、家长学校教师一起制定《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家长学校工作章程》,用于指导家长学校工作。我们在《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家长学校工作章程》的基础上,又制定了《东郊小镇小学家长接待日制度》《东郊小镇小学家长开放日制度》、《东郊小镇小学家长学校优秀家长评比方案》《东郊小镇小学书香家庭评比方案》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明确要求,推动家长学校工作的规范性。

根据《东郊小镇小学家委会章程》,各班选出4—5名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共同组成班级家长委员会;再由各班家长委员会推选组成7—9人的年级家长委员会和20人左右的校级家长委员会。各级家长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均由家长担任。校级家长委员会同事邀请社区工作人员、热心家长等加入。各级家委会均实行例会制度,每学期至少一次。各年级隔年开办家长学校,每年均在一、三、五三个年级开办,家长学校的办学工作计划由学校德育处和各年级家长委员会共同商讨制定。家长学校工作由学校、家委会、街道妇联、关工委和区家长学校总校联合考评。各年级家委会均设立经费管理员、活动策划组等,确保家长学校的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合作,确保办学的有效性。

每学期家长学校开学前,先召开该年级家长委员会会议,共同商讨教学计划,确定第一次活动备选内容,经过各班级家长QQ群讨论,选择最后大家关注的问题作为家长学校集中授课的内容;第一次授课后,再次召开家委会,对入学率,课后家长意见等问题进行反馈、分析,确定下一次集中授课的内容,同时确定推荐的自学内容。将集中授课和家长自学相结合,丰富家长的学习资源,真正满足家长的学习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家庭教育理论;二家庭教育案例分享;三不同年龄段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一年级的“家长课堂”校本课程。

审思:“家长课堂”应运而生。教育应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现行的教育体制、社会认识,把大部分的教育责任交给了学校。作为一所普通小学,校内教学资源相对固定,不能完全满足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对而言,我们的家长们来源于各行各业,其本身或者关系网内的资源则是丰富和巨大的,是可以充分挖掘的。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小学,从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幼儿教育转入以“学习知识”为主的小学,存在一定的适应问题。部分孩子对一节一节四十分钟的教师课堂提不起兴趣,他们希望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不仅仅局限于固化的书本知识;形式更为多样化,活动、游戏、体验,从课堂走到操场、报告厅等;授课者除了老师,也可以是警察、医生、魔术师……

运筹:“家长课堂”顺利推进。

1.调查摸底,建立优秀家长档案。

一年级开学伊始,学校和学生家长取得沟通,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形式,了解家长的学历、工作情况,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特长等,给家长建立档案,这是一种工作创新。那么,我们可筛选优秀家长信息,为学校各方面的教育所用,也能从中选出“家长课堂”所需家长信息资源,为学校“家长课堂”提供家长“讲师”队伍。

2.培训家长,提升家长授课能力。一旦建立优秀家长信息档案,为“家长课堂”设置提供人力和课堂内容。“家长课堂”开课前,我们可利用家长学校、微信、QQ群等载体,对家长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上岗培训,能让学生家长具备授课所需的基本素质,确保“家长课堂”的质量。

3.建立方案,精心安排家长课堂。

为使“家长课堂”正常实施,并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科学的《“家长课堂”实施方案》,明确目的、意义、课程设置、实施办法等等相关的内容。如果有可能,可紧紧结合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设立相应的“职业体验” “劳动技能”“育人心经”等等专栏,进行科学、合理的课堂安排,充实和丰富“家长课堂”的内容。

4.结合活动,邀请特长家长参与。

我们的“家长课堂”形式可以多样,不必局限于课堂内的授课,还可以推广到学校的其他各个层面,特别是让家长参与到各种德育活动中。比如我们可以利用体育特长家长,邀请这些家长参与学校各种体育比赛工作中(如充当田径运动会教练、裁判等角色);我们还可以利用技能型的家长,来给学生进行各类生活知识、生存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应该讲,学校的所有德育活动,都可以邀请相关的家长一起参与、一起指导,能达到既教育学生,又得到自身教育,同时能密切家校沟通,为学校教育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践:“家长课堂”成效显著

1.密切了家校的联系,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请有特色的家长上讲台给孩子们上课,这种活动既让家长了解了学校,了解了教师,也把家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展示给学生,丰富了课程内容,提高了家校教育水平。家长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了解、参与学校教育,对学校教育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这“家长课堂”就像一座桥梁,使更多的家长走进课堂,把更多的关爱带给学生,学校与家长之间形成了一种看不见的教育合力,来共同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当家长认为自己的知识对孩子们有利时,会主动地与班主任沟通。如一位家长寒假里带着孩子走进孤儿院,让孩子感受温暖,奉献爱心,孩子感慨万分。开学初,这位家长就与班主任做了沟通,表示愿意将自己这次活动的见闻说与孩子们听,并带来了很多的照片做成幻灯片展示出来,让孩子犹如身临其境,教育效果十分明显。继而,在家委会的组织下,全班孩子及家长定期到孤儿院进行义工活动。

2.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提高了人文素养。

通过“家长课堂”校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对社会、自然、他人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调整了学生学习的心态,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完善了学生的人格,人文素养水平普遍提高。

小松的爸爸是一名退伍军人,在他的努力下,班级邀请了一些已经退伍以及正在服役的军人走进课堂。这些解放军叔叔带来了丰富的图片,整洁的宿舍,整齐划一的物品摆放,让孩子们震撼;生动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什么叫做“铁的纪律”和“使命感、责任感”;实际演练,配合体育老师以及班主任进行出操、站姿、路队行走训练;游戏活动,感受团结的力量。这一切,比教师一遍一遍的说教实效性更强,孩子们的素养和能力就在这一次一次的“家长课堂”中得到了提升。

3.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综合能力。

在“家长课堂”校本课程的教学中,在欣赏评论、动手操作、模拟练习、实地考察等活动中,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孩子们的欣赏、动手、交往、实践等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教孩子们保健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自己的牙齿眼睛,教孩子们认识中医中药,养生从小做起;教孩子们学习用电常识,学习交通法规,爱自己从平时点滴的安全行为开始;教孩子们科学知识、法律知识,使孩子们的知识面得以拓宽,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家长交流,与邻居沟通;教孩子们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从小立志好好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们在获得课本知识的同时,课外知识也空前的丰富,学习热情高涨,各种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4.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经过“家长课堂”校本课程的教学,让教师更坚信:孩子是学习的主人,孩子的学习需要才是我们教学的努力方向。经常根据学生的兴趣调节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的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一年级在开设“家长课堂”校本课程之前,我们老师总认为事情不管大小都需要我们亲力亲为,唯恐有什么不到位,不管是眼保健操还是上综合课的排队,老师总是紧紧地盯着孩子们,孩子们的自觉性在不知不觉中变没了。开设“家长课堂”以来,孩子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了,懂得遵守纪律是作为一个集体中的一份子的责任和义务,潜意识里,孩子们的自觉性被挖掘出来,并得到老师的强化渐渐地成为自然的行为了。老师真正感受到了外因与内因的转化是起决定作用的。

叩问:“家长课堂”的再思考

1.职业所限,家长授课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虽然我们老师和家长很尽力,但由于教师这种职业的专业化所限,大部分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和经验,即使有教师的参与备课、课间管理,还是会出现所讲内容不够生动,对于一年级孩子而言,有些甚至由于不够深入浅出,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情况。课堂秩序有时会比较混乱,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2.课程零散,难以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家长课堂”授课主体是从事各行各业的家长,他们带来了纷繁多样的课堂内容,但是这也成为了“家长课堂”校本课程发展的一个瓶颈所在,一个一个的“课程个体”,难以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也就是说,带给孩子的教育资源是一个一个碎片化的,缺乏整体性以及完整性。

3.保障不到位,难以建立长效机制。

“家长课堂”需要配置很多硬件的设备,需要经费;家长讲课提倡“义务”奉献,但可以赠送适当礼物或者证书,以激励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另外,这些授课者,除了是“家长”的身份之外,他们还是职场中人,社会之人,身兼数职,身负重任,难以确实保证他们的参与度。而且,从某个方面来说,这可能也不是仅靠学校所能解决的问题。

4.规划所限,“家长课堂”路在何方。

目前,我校的“家长课堂”校本课程只是在一年级进行,第一学期,我们以“班级”为平台,整合家长资源,开设“家长课堂”;第二学期,辐射优秀资源,每个班级推荐“精品家长课堂”,在年级组其他班级进行授课,放大“家长课堂”效益,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但是,到了二年级怎么办,“家长课堂”是取消还是继续前行;再或者,“精品家长课堂”在年级组展示后,接下来,是否有必要向全校推广,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

一年级“家长课堂”校本课程的初探已经让我们尝到了丰收的喜悦,真诚地希望这一成功的尝试能得到进一步的论证和推广,使家长不但成为教育的支持者,而且成为教育的参与者,校园由此焕发更多活力,更多生机。其最终受益的,还是孩子们!

除了学校和家长们自己探究分享的教育内容,我们还广泛争取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积极配合区妇联、关工委的部门的工作,共同组织教学活动,承办讲座。为家长学校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增加家长和专家互动的机会,增强学校的实效性。

三、丰富交流,打造家校互动性。

除了传统的家访、校访、校讯通短信、家长联系工作簿、家长开放日等家校沟通方式外,我们还积极利用现代交流媒体QQ群、微信群等构建交流平台,促进家校之间的互动,使沟通更加快捷,全面,极大的满足了家长的沟通需要。

亲子活动也是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接的桥梁和纽带。我们每年下半年和体育节相结合,通过开展“亲子运动会”“家长旁听”等形式的活动和教学,为父母和孩子打通家校互动的壁垒,全面、开放的向家长展示孩子在校的各种活动和表现。并通过“假日小队”等活动,组织父母与孩子一起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活动,一起参加家庭合作比赛,一起外出参观、游戏,通过书信、网络互动等交流形式,共同谈一谈感受和收获的各种互动方式,从而加深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孩子、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了解,发展了团队精神,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区家长学校总校的专业引领下,努力寻求家校合作、家校共建、家校共育的新途径、新模式,办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家长学校,打造出地方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