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家长如何改变孩子的“三分钟热度”
家长如何改变孩子的“三分钟热度”
如今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没上过兴趣班或一对一请老师学习才艺的,但真能坚持下来、把兴趣发展成特长的却不多。对于孩子的“三分钟热度”,父母颇为头疼和无奈。其实,孩子做事能不能持之以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耐心、方法和毅力。
足够的耐心和执着
孩子学习的成效和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耐心和执着程度,父母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孩子才有可能坚持。当孩子遇到困难、经历失败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躁、退缩、放弃等现象时,父母要有能力说服自己、耐心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开导、引导宝宝,比如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孩子稳定情绪、建立自信心、克服眼前的障碍。
尝点甜头
成就感是孩子在兴趣学习中得以坚持下去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学围棋的孩子总是输棋,积极性就会被挫伤,抵触情绪油然而生,放弃在所难免。假如让他有输有赢,情况就大不一样,赢棋可以带来成就感,这也是他继续学习的动力。因此,父母最初和孩子下棋,索性先让他几步棋,慢慢地,孩子就会喜欢下棋了。
同伴激励
妈妈们不妨联合起来给孩子报兴趣班,比如两个孩子一起学画画、下棋或跳舞。因为有固定的“伴儿”,孩子很容易把上课看成是欢聚的时刻,心向神往,很少轻言放弃。另外,妈妈们再商量每周找出两个固定的时间,让他们聚在一起练习。有个小朋友相伴,孩子的兴趣也就容易浓了。
少吃多餐
无论是弹钢琴、拉小提琴、拉大提琴,还是拉二胡、弹琵琶,都属于“慢工出细活儿”,“辛苦”不言而喻。为防止孩子生厌,父母需要在练习之前和他商量当天的任务:练多长时间休息一下,休息多少时间。当孩子发现自己也有发言权后会心情舒畅,接下来的活动自然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彰显成绩
学画的孩子如果能经常看到自己的“画展”是一件令他们骄傲的事,而骄傲也会演变成动力。因此,家长最好在家里辟出一面墙,专门展示孩子的作品。还可以定期更换,这能刺激孩子不停地有新作问世;而且还可以将其新作与老作品比较,让孩子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赶上小朋友过生日,提醒孩子画张画做礼物,这都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学习的愿望也更强了。
如果孩子学音乐,这个方法也很灵验——将他们所演奏的曲子录下来,一家人共同欣赏,隔一两个星期再把这首曲子重录一次,比较后录的有哪些进步,让孩子明白他的辛苦没有白费,只要继续努力,下一次会更好。
尊子为师
某些时候,爸爸妈妈不妨把自己扮演成小学生的角色,向孩子讨教。这时,孩子会很高兴、很自豪地讲解、演示,那感觉俨然就是知识丰富的老师,这份自信能够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
兴趣感染
如果孩子能在耳濡目染中延续了父母的爱好,则更容易坚持下去。如果爸爸妈妈有一种爱好,比如书法,天天练习,则可以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以激励,孩子也会模仿父母的样子,亲子之间相互切磋、亲子比赛,将兴趣学习化成自觉行为,效果远比父母单纯地督促要好得多。
适度压力
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以拉小提琴为例,一支曲子分几次课完成,每星期只学三行或四行新内容,课后以练习新课和纠正以前的错误为主,这个过程比较枯燥,但这恰恰为孩子提供了“压力训练”,有机会认识到“努力”的价值,感受到荣誉、骄傲和成长,这是必要的挫折教育。而懂得什么叫执着、坚持也是兴趣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他们必备的素质。
“功夫在诗外”
将周末的休闲活动与孩子的兴趣学习巧妙结合起来,比如一起听音乐会或在家里欣赏名家们的演奏光盘;看歌舞表演、看画展,或观摩体育赛事,既是放松、也是培养孩子兴趣的重要环节。如果父母能把孩子的才艺学习当作自己的爱好,将“陪练”和共同欣赏的过程看作是亲子学习和沟通的过程,孩子对某一方面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此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