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家教
【转】好心情 好行为 快乐爸妈
【转】好心情 好行为 快乐爸妈
随处都可以看到爸妈皱起眉头和无奈的耸肩;随处都可以听到爸妈边拉着孩子走边在责骂着孩子;经常听到的是无可奈何的抱怨:这么不听话的孩子,都快被气晕了!
为什么不试着去做个不生气的爸妈?为什么非要让自己气得上窜下跳,在孩子面前表现的都是暴躁角色?别忘了——享受当爸妈的快乐,才是我们生养孩子的唯一理由!
如果有人只是把生孩子当成自己人生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或者根本没有打心底里陪孩子慢慢长大的准备,那就很难想像他会在当爸爸、妈妈的角色里,找到快乐。
如果爸妈情绪不稳定,行为就会被情绪化所掌控,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就会忽热忽冷、忽上忽下。这种摇摆不定的情绪会给孩子内心带来不安全感,孩子就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无法安定(多动)的状态。
一、好心情的爸妈要掌握几个原则:
原则一:学习让自己平静起来。
当发现孩子的各种“问题”时,先让自己平静下来。
1.觉察自己不良情绪的出现。 2.对自己的不良情绪喊停。
3.找一个安静的地方。 4.观察呼吸(静心、净心、专注)。
原则二: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
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害怕被父母忽视,他们要获得父母关注,一旦得不到关注就会有不安全感、会哭闹。在哭闹中又受到父母责骂时,孩子就会恐惧,哭闹就会加剧。例如:在商场被爸妈忽视哭闹着要买玩具,或在别人家里不安的哭闹。
原则三:拥有一颗宽松自由的心。
幼儿没有太多的条理性,也没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自由状态玩耍。所以在家里玩时,就让家成为孩子自由玩耍的空间,别因脏乱而生孩子的气。
原则四:对有个性特点的孩子不急躁。
每个孩子都有自由独特的个性,在接纳孩子本来样子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自我发展。
若你感到孩子任性:平静陪伴,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若你感到孩子懒散:坚持原则,激发孩子动力,不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
若你感到孩子执拗:正确理解孩子的攻击行为。
原则五:别让爱和担心转化为责骂和生气。
爸妈的爱和担心需要的是正面表达的方式,不要说:“再这样就不再带你去玩”、“妈妈不要你啦”这样的话。
利用一切可行的方式传达爱的信息。
原则六:面对不良行为时需要平静。
孩子说谎时、拿别人东西时,分清背后的动机。
孩子打人时,用足够的安全感去化解孩子的攻击性。
爸妈都想培养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二、好行为、好规矩——最基本的社会秩序。
父母应该给幼儿建立明确的界限,明白对错才能有良好行为举止。
(一)国际儿童教育界针对0—6岁孩子指出了三点通行的行为规则:
1.不伤害自己; 2.不打扰别人; 3.不破坏环境。
(二)六条孩子需要遵守的具体行为准则。
1.粗野、粗俗行为不能有;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自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玩具和所有的公共用品,谁先拿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
(三)怎样让孩子有好习惯?——要从爸妈做起。
1.身教(让孩子模仿你)。 2.言教(让孩子明白)。
3.环境(好氛围)。 4.言而有信。
5.夫唱妇随、态度一致。 6.家庭和睦。
7.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8.家庭会议、畅所欲言。
9.家庭合同、检查督促。 10.长幼有序、角色固定。
(四)爸妈要知道形成新的好习惯程序。
1.引导(言语鼓励)。 2.演示(父母教孩子)。
3.训练(告诉孩子期待)。 4.给时间孩子消化吸收新行为。
5.将行为自主权交给孩子。
(五)爸妈要知道改掉孩子坏习惯的程序。
1.明确你希望改掉孩子什么坏习惯; 2.一次只可以尝试改变一个行为即可;
3.明确要孩子做到什么; 4.若孩子做好了,有什么奖励;
5.明确正面的行为是什么; 6.跟孩子讨论、确定这件事;
7.做一个表格列出来,贴在墙上,每天记录。
教育的心灵犹如雕刻之于璞玉。您的孩子是您手上的一块玉石,需要你用心灵去雕刻它,让它成为您的罕世之瑰宝。
(此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