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通知


让家长委员会成为家校合作的“共同体”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2/2/17 22:30:47 作者:姜书勤 浏览次数:916

让家长委员会成为家校合作的“共同体”

南京市江宁区家长学校总校

2012年,《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江宁区教育局立即加以落实,专门下发了《江宁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标准》(江宁教字[2013]17号),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容”,“大力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让家长委员会成为家校合作的“共同体”,让家长成为家校共育的“同盟军”,激发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家长对家校合作的主动、深度参与。

一、找准定位,让家长委员会成为家校合作的伙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家庭、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这样的论述为“合伙人教育”的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合伙人教育的内涵就是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家长、有选择的社会人员等,以学生为主要载体,以教育为主要目标,本着“平等、合作、共创、共享、共担”的原则,为了学生的成长、家庭的幸福、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聚合、承担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的教育伙伴。家长委员会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本着终身教育思想,以“合伙人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彼此之间建立一个教育的共同体,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共同的互为融合的教育过程,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趋向。

1.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让家长变“局外人”为“局内人”

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变革的时代, 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已大大不同于上一代人。传统的学校管理视家长为“局外人”,不能平等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家长委员会成立后,我们开放学校管理,让家长由学校教育的“局外人”变成“局内人”。如江宁区九龙湖幼儿园本着平等、尊重、合作、开放的态度欢迎家长参与园所的管理。“海马家园的一天”就是幼儿园与家长委员会在家校共育上的创新项目。

“海马家园的一天”以班级为单位招募家长志愿者,家长自愿报名参与。每天,海马家园会迎来6-8名家长志愿者,大家与专用室老师一起,深度参与幼儿迎送、安全巡视、专用室活动等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亲身体验幼儿园的方方面面,切身感受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同时发挥监督职能,与幼儿园一起为给孩子创设更好地成长环境而努力。“海马家园的一天”成为了家长全方位了解幼儿园的窗口,深层次发挥监督职能的平台,家园合作共赢的助推器。

2.家长委员会深入课堂教学,让家长变“旁观者”为“当事人”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家长委员会成立后,我们向家长全方位开放课堂教学,变原来的“旁观者”为课堂教学的“当事人”。如江宁科学园小学,定期向家长发出邀请函,邀请家长进课堂:或作为教师的助手,与教师一起完成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片段;或作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与学生一起完成课堂中的某一项任务;或将身份换位成学生,做课堂中的编外学生。下课后先进行亲子交流,然后家长和教师共同研讨。这一开放形式,催生了家校合作的新境界,生成了许多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家长的教育主张成了课堂教学智慧的新来源。

3.家长委员会创办家庭会馆,让家庭变“近邻”为“家人”

家庭文化生活中的闲情雅趣,包括家庭成员中的各种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摄影、音乐、歌舞、体育、集邮、养花、养鸟等。它们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员具有什么样的情和趣直接决定家庭的精神风貌,反映家庭生活的水准和质量。家长委员会主动创办家庭会馆,让家庭变“近邻”为“家人”。将军山小学家长委员会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中看到了家庭文化的价值,积极开创家庭会馆,让优秀的家庭文化发扬光大,变志趣相投的“近邻”为“家人”。廖同学家长是江宁大学城一所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她针对一些孩子的心理问题,专门开办了“阳光聊吧读书会馆”,定期举办家长之间、孩子之间的读书交流活动。每一个孩子从她家的“阳光聊吧读书会馆”走出来都更加阳光。在“阳光聊吧读书会馆”的带动下,全班家长积极参与到家庭会馆的建设之中,“家庭会馆”成了家校合作的理想之所!在家委会的统一组织下学校相继成立了“健身馆”“书法馆”“音乐养生馆”“普法馆”等三十多个不同类型的班级家庭会馆。家庭会馆让优秀的家庭文化浸染着每一位学生。

二、课程共建,让家长委员会领导下的家校共育落地生根

课程共建,是家校之间可以探索共同攻坚的核心阵地。站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校不断广纳资源,才能给予学生更丰富的滋养。学校与家长代表共同规划家长指导课程、学生成长课程,系统规划课程时间和课程形态,让家长不仅是学习者,还是参与者,成为孩子们独一无二的“家长教师团”,共享学校、家庭供给的课程饕餮盛宴。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曾经尝试邀请多名专家走进校园,为家长开设各类讲座,安排互动,然而效果总是“听时激动,路上摇动,回家不动”,缺乏指导家庭教育的具体策略和长效机制。为此,我们系统建设家长教育课程, 对家长进行有效指导, 形成了家校育人合力。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打造家校合作课程可以将课程规划的愿景与课程设计的方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践过程,是实现家校共育理想的具体行动,是一所学校提供给家长在学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总和。打造家校合作课程,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家校共育落地生根。

1.伙伴课程,为家校共育奠基

家校之间如何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呢?打造伙伴课程是最好的方式!在百家湖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引领下,幼儿园不断挖掘课程资源,通过探究式主题活动、共享式区域活动、嵌入式项目活动、混龄式游戏活动、助教式家长志愿活动等方式,创生了平等的、交往的、共生的“伙伴课程”。“伙伴课程”源于“全人教育理念”、“瑞吉欧教育理念”等理论支撑,是百家湖幼儿园在课程探索与实践中,以“家园共育”为目标,不断彰显幼儿、家长、教师的主体地位,向着伙伴共生的目标迈进而开发的旨在孕育幼儿关怀品格的家校合作课程。其中家长是重要的伙伴资源。伙伴课程在“互动互助,共享共生”的文化主张中,有效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2.休闲课程,为家校共育添彩

“教育在闲暇中,教育的基础性条件是闲暇,甚至可以说教育即闲暇,年长者与年轻人在一起的自由交流,就构成了教育的基本形式[1]。”休闲课程是东山小学的特色文化项目。它倡导在学生校内外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通过休闲活动的参与、体验达到身心愉悦,获取知识的目的。它与学校文化课教育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完善。东山小学家长委员会专门制定了“校外休闲指导手册”,通过对学生校外休闲活动的指导,通过家长的参与达到相互理解、完善人格、学会生活、学会休闲、学会学习的目的。

3.游学课程,为家校共育护航

游学是介于游和学之间的,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传承至今家喻户晓的教育古训。我区很多的学校家长委员会积极创设游学课程,为学生提供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文化探索和发现之旅,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宽容精神。

夏季是横溪西瓜收获的季节。陶吴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利用本土资源开发的认识西瓜的游学课程登场了。蒙蒙细雨中,家长和孩子们带着探索的热情来到了瓜棚。一片片绿油油的西瓜藤仿佛正在向孩子们打招呼!一个个又绿又圆的西瓜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叶子底下乘凉。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前走,瓜地里时不时发出惊叹的声音:“我找到啦!”“爸爸,你快看!”“我们来敲一敲,瞧瞧看,有没有熟了?”有的西瓜刚被摘下来就听见砰的声音,原来——西瓜裂开了嘴巴。看见流出来的西瓜汁水,家长们迫不及待掰开了,黄黄的瓜瓤,淡淡的清香,可口诱人!孩子们咬了一口,开心地呼唤着说:“好甜呀!”

回到幼儿园,家长和孩子们一同分享采摘西瓜的故事:孩子们跃跃欲试,偌大的会议室里充满着欢乐的笑声,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和爱……

生活即教育,在游学课程的体验活动中,孩子们不断丰富自我经验,建构新知识,在乡土文化的游学中体验不一样的快乐。

三、构建家长课程,在家长委员会的引领下提升每一个家庭教育胜任力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如何培养合格家长?如何通过科学的家长教育, 提高父母的家庭教育胜任力, 进而改进家庭教育, 促进家庭中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区众多的家长委员会积极开发家长课程,让家长课程服务于每一位家长

1.专业引领,建设完善的课程支持保障系统

家长教育课程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家庭伦理学等多学科知识, 要求配备专业的课程团队。南师附中江宁分校自2016年起, 先后与李家成教授、顾雪英教授、殷飞教授合作,进行生涯规划、幸福假日、家庭教育课程的开发指导。同时分批选派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 并给予报销学费和合格奖励,目前学校共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5名、三级心理咨询师34名,国家级“家庭教育指导师”1名。

2.多维评价确保家长课程实效

为切实保证课程实效,家长课程通过课程评价不断调整完善, 以评价促进课程发展。

其一, 对课程内容和实施的评价。课程的内容设置是否符合家长需求, 课程实施活动组织形式是否合适、效果如何, 家长作为直接参与者是最有发言权的。每次大型课程结束, 会让参与者完成一份课后问卷, 对本次课程从内容设置、组织形式、讲座者的风格、学习者的收获、对课程的建议、学习者的疑惑等方面进行反馈也会倡议家长将学习后的收获发至公共邮箱。学校课程中心的工作人员会收集整理问卷信息, 及时向学校反馈家长意见和建议, 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

其二, 对家长角色的评价。学校家长委员会征询学生意见, 制定了家长评价标准 , 通过家长自评与家庭成员互评, 对家长参与课程前后的行为变化进行评价, 以评价来促进家长和课程共同发展。每学年末, 学校会邀请家校协会一起对家长进行综合评价, 年终会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 邀请社区领导和家校协会成员为评选出的 “优秀家长”颁奖。

家长教育课程实施以来, 不仅更新了家长的教育理念, 提高了家长的文明素养, 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行动更加积极而且家长的变化也助推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发生着改变, 自觉和互助正在逐渐成为新的社区文化生态。

3.多种形式助推家长课程实施

家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家长、学校、教师等多方因素,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一些形式来推进。

其一,团体性课程集中学习。每年学校都会邀请校内外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对家长进行通识课程培训, 能容纳500多人的报告厅便是家长集中学习的主要场所。比如:每年新生入学时开展的“家长入学课程”, 每年的“父亲课程”“母亲课程”, 以及每学年的年终表彰大会、分年级组织的家长团队学习等, 都是主要内容。

其二,针对性课程对症指导。教师会根据学生某一时间段在思想动向、行为习惯、学科学习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 或是某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集中反映的教育难题或困惑, 有针对性地录制成10分钟以下的微课, 推送给有需求的家长, 以便有效地对症施策。

其三,线上随时随地学习。为方便更多家长参与课程学习, 学校还充分利用殷飞教授的慕课“家庭与社区教育”组织家长开展线上学习,同时在学校网站设立家长教育课程专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课程资源,开展课程直播, 满足一些无法现场参与课程学习的家长的学习需求,不定期推送专家文章、前沿观点, 供家长随时学习。

其四, 家长成长沙龙—搭建互动交流的共享平台。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沙龙或者分享会, 为家长们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 让有共同话题的家长可以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聊聊孩子成长的事, 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像孩子们那样结为成长伙伴, 从而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孩子的成长。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南京市江宁区秉承“家校合作,携手共育”的理念,区域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充分调动家庭和学校两个“教育者”的积极性,家长委员会一定能成为家校合作的“共同体”,画出最美的家校共育“同心圆”!


[1]. 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