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三步搞定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难题
三步搞定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难题
一位女高管丁总最近向我诉苦,原来乖巧的女儿进入青春期后,就像变了一个人,动不动跟她对着干,甚至还当众给她甩脸子。有时,她想跟孩子聊聊,却都被拒之门外,更可气的是她在门上还贴了“私人场所,请勿打扰”字条。
青春期孩子的表现存在个体差异,表现得很叛逆的孩子,往往是幼儿叛逆期(两三岁)和儿童叛逆期(八九岁)没有得到父母合理的对待,平时的家庭教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或者家庭结构存在某些缺陷。幼童期,孩子还比较柔弱,如果当时的自我成长受到压抑,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家长进行反击,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就会以空前的强度暴发出叛逆的力量。
孩子青春期,亲子之间的问题会在沟通冲突中全面暴露。如果家长与孩子在这个时期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叛逆或许会持续孩子的一生。我身边有很多真实的案例,年近中年的人依然像青春期孩子那样跟父母斤斤计较、相互攻击,亲子沟通模式就好像永远定格在青春期。所以,家长千万要重视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问题,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如何与孩子做好沟通?做好以下三步很重要。
一、告诉孩子,我愿意跟你一起改变和成长
(一)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快速改变
青春期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迅速增强,变得好辩, 思维敏捷,勇于挑战。心理上,情绪波动大;情感上, 易受伤害, 敏感易怒; 生理上, 身体快速发展,并出现第二性征,有了像成年人一样的生理需要。他们的内在一半是儿童、一半是成人,充满矛
盾和纠结,他们自己也不好受,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需要家长的关爱和智慧对待。家长要接受孩子的改变,包容孩子的种种不足。
(二)改变管教的方式和态度
面对迅速成长的青春期孩子,父母往往一开始还没有认识和适应这种改变,没能及时调整以往的管教方式。但是孩子已经改变了,原来的管教方式自然会遭遇挫折和抵制。明智的做法是,学着放手,学习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青春期孩子。多给孩子提供参与决定和选择的机会,智慧地引领孩子做出适合他的选择。与其说孩子在成长、面临着一种蜕变,不如说在这样的过程中,家长更需要成长,需要蜕变。丁总一贯乖巧的女儿进入青春期后用叛逆的
态度对待妈妈,想必平时对孩子太强势,引起女儿反击, 甚至以拒绝沟通来“ 示威”, 以行为告诉妈妈, 她已经长大了, 妈妈不可以沿用过去的态度。当妈妈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过去对孩子控制太多,或否定太多?然后尝试改变以往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和态度,比如可以给孩子写封情真意切的信,倾诉自己的反思和困惑,寻求孩子的谅解,重新对妈妈建立信任和连接,放弃抗拒和厌烦心理。
二、告诉孩子,我理解和接纳你
调查显示:青春期孩子在成长阶段面临的烦恼大多是学习压力过大、与老师交流不畅、父母不理解自己、交友不顺、自由太少、想自立而又不能等。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这些烦恼,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在与孩子沟通时,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倾听和“闭嘴”
很多父母都不会倾听孩子, 经常说教和唠叨。而孩子最讨厌的莫过于被唠叨,尤其是这句“都是为你好”。当孩子还愿意跟你说话时,请用心倾听, 多听少说, 适时闭嘴, 不催促、不打岔, 维持良好的眼神接触,做到专注而不分心,不敷衍。尽量保持温柔的态度,放慢语速,放松面部表情。
(二)不要轻易否定
听到孩子的想法,即使你有不同意见,也请不要急于说“ 不”, 先站在孩子的角度, 以同理心理解孩子。否则,被否定次数多了,孩子就不再跟你沟通,或者表面上一套,背后一套,不再对你真诚, 或者会用极端强烈的态度、情绪表达他的意见。
(三)放下姿态,勇于认错
如果在沟通中遇到障碍,要先反思自己,觉得自己做得不妥,要勇于向孩子认错。只有当孩子真正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理解和接纳时,才愿意打开心门,把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讲出来,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并帮助孩子。
有个青春期孩子,每次向妈妈要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妈妈总说不行,后来他开始偷偷从家里拿钱,他的父母为此很苦恼。但这个孩子在当教师的舅妈家里度假时,舅妈并没有因为他有偷偷拿钱的毛病而嫌弃他,反倒理解他那是因为与妈妈沟通不畅的“ 非常手段”。在舅妈家里, 他吃完饭会去洗碗, 下楼时会顺手带走垃圾, 舅妈对他真诚赞赏。虽然舅妈家的钱都是放在明处,但他并没有偷偷去拿,有什么心事还愿意跟舅妈沟通,并且向妈妈提出想在舅妈家多住一阵子。
如果孩子正常的沟通得不到支持,他就不再信任大人,对大人关闭心门,转为地下行动。这会让孩子陷入一个危险的境地,离开了父母的监管,有的孩子甚至背着父母偷偷学坏。当然,对孩子的需求也并非要有求必应,要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以同理心理解和接纳孩子,发现孩子想法中积极的一面,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予以否定。
三、告诉孩子,我尊重和信任你
我同学的儿子上了初三,突然提出要退学,妈妈自然是焦虑万分。她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了
解到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学业不顺利、与朋友的关系紧张等。她理解孩子的想法,但不等于说孩子的想法可以付诸实施。实际上,孩子对退学以及退学之后的生活,考虑并不充分。
因此,重点不在于决定上不上学这件事,而在于针对这件事对孩子予以理解、接纳、尊重与帮助。如果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想法,孩子就会跟父母对立起来,那样问题就更加难以处理。
因此,妈妈决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决定,她向班主任请了一次又一次的假, 并说服班主任再给他时间考虑。在此过程中,妈妈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煎熬,但是她选择和儿子站在一起,理解他,并尊重他的决定。甚至,她准备接受儿子不再回学校的“最坏结果”,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她的尊重和信任。这期间,她跟孩子讲述了她的人生故事和职场经验,提供给孩子一些名人传记图书,供孩子参考。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告诉她:“妈妈,我觉得我还是上学吧。”从此以后,她的孩子开始在学习上发力, 中考打了一个翻身仗。 因为这是他自己做出的决定,他已经做好了主动迎接挑战的充分准备。
我这个同学是研究家庭教育的,她在处理与青春期孩子的矛盾冲突中克服了自己的焦虑情绪,选择用理性的沟通方式去面对孩子。可见,在家长智慧的引导下, 孩子会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想法, 并实现自主的厘清与修正。这真是“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个反面的例子:一对高知父母面对因为不堪学业压力要退学的孩子, 总是想扭转孩子的想法。但越是这样,孩子就越像一个斗士,越战越勇,丝毫没有屈服的意思。结局是亲子关系恶劣,父母和孩子的身心都受到极大的打击和伤害。
与青春期孩子的互动与沟通,犹如乘过山车,但即使在惊心动魄时刻,只要没有偏离“轨道”(伤害自己或者他人, 或者违法乱纪等超越底线的事情),就只需你系好“理解、接纳、尊重、信任”的“安全带”,保持淡定从容、不急不躁的良好心态,和孩子一起度过充满惊喜和惊险的青春期神奇之旅,等到达终点时,你会发现你收获的将是满满的喜悦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