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研究


小学阶段家长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学习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1/10/25 10:34:58 作者:陈谷登 浏览次数:1101



                                          小学阶段家长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学习


一、     了解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是管好孩子学习的前提。

        对孩子的管理,我们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必须了解孩子的这些身心特点,你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1、小学阶段孩子的生理特征

     小学生是学龄初期儿童,年龄大约在6-12岁之间。从整个小学时期来看,小学生生理变化比较平稳,各系统的发育都比较均衡。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很快,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兴奋与抑制的技能迅速增强。到高年级后,女生从10——11岁起,男生从12——13岁起进入青春期,成长速度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里我们就应该注意,特别是在进入青春期的学习辅导上,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心里易逆反,面对孩子的这种变化,我们家长要注意做到尊重孩子,多点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地沟通,面对孩子的学习困惑,最好怀着同理心理去沟通,这样教育起来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当他的孩子在诉说关于学校学习事情时,或者学生学习成绩有点落后时,家长不要当头一棒,老是责备的心里去教育孩子。那样你的孩子以后什么事都不再跟你说,学习上也会自暴自弃。你要多沟通与交流,针对青春期孩子的特征,要培养他们开朗、乐观,进取……在沟通中,找准症结,逐渐培养孩子从问题中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反思,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习惯。2、          小学阶段孩子的心里发展特征

        小学生心里发展迅速,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学生思维逐渐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这种过度是智力和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所以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作为家长的,在前期教育要多具体形象化的感官教育向抽象的思维练习过度,要抓住有利的时机进行学习辅导。比如小学数学1-2年级要多感官直接形象的进行学习辅导,孩子肯定喜欢图画式的学习方式,多数形结合来思考问题,高年级阶段则应侧重抽象逻辑思维的数学练习。

        小学生他们的心里发展具有很好的协调性,表现在言行,动机与行为比较一致。但是随着年龄的递增和道德动机的发展,言行不协调的分化逐渐加大。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我们教育孩子学习时,要注意观察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表现,感觉孩子行为最近不爱做作业,或做作业时老变现出一些不好的作业习惯时,比如字不及原来工整等,完成作业心不在焉,这个学习行为就告知你家长,最近孩子学习上有问题,你要加强关注与辅导。但是在高年级就不一样,孩子有时候会装认真做作业,但是作业质量有可能不高,你就要注意掌握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特性,要不定期的抽查他的作业。以利于察觉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到了高年级孩子往往不希望家长知道他学习上不认真,他们也不愿意在言行上表达,如果学校不试卷等考查,那你还不发掘孩子成绩在下降,所以高年级孩子你要不定期的经常观察孩子实际完成的学习作业。

小学阶段孩子心里发展就有开放性。他们在小学阶段经历有限,内心世界不太复杂。因此,他们的心里活动比较纯真,直率,能将内心活动直接表露出来。内心的“封闭性”不明显,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个时间段加强孩子的才艺学习,比如舞蹈,唱歌等,经常让他们在家人面前,学校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艺,多带孩子参加活动,他们会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的,由于他们这个阶段情绪情感寓于表情化,是学习展示的好机会。要合理利用这一时段进行早期教育。

二、重视学习辅导方法,教会孩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孩子学习的核心在于提高自学能力和判断能力。它对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上摆脱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非常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心里承受能力的培养及其自信心的树立。学生学习辅导家长一定要注意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效果。所以埃德加富而在《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1、抓孩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阶段正是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父母应该在家庭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为自觉地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时我们就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目标,应具备可行性。家长可针对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的学习表现找到不足,再根据孩子的小学阶段的年龄特点、心里特点制定可行性的目标,提出相应的要求。

        例如:孩子做作业速度很慢,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各门功课的作业量给他规定相应的时间,以惩罚、鼓励和表扬作为条件。如果提前完成作业必然是表扬,表扬的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那孩子得到就是鼓励;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那孩子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惩罚的内容最好是孩子最不喜欢的事情,这样的话,惩罚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也为下次作业的及时完成奠定了可能性。逐步训练让孩子达到自己在预期内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2、良好自主习惯,是需要长期训练的。

        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它不是通过一天两天的训练就能完成的,具有长期性、巩固性、持久性。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沉淀的基石,我们要好好的培养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自主的学习习惯是在生活实践和教育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家长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上下工夫,切不可过于着急,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稳抓稳打才行。

        比如:孩子学会热爱看课外读物,这个可不是一下就能培养好的,你可以自己养成在家爱看书的好习惯,在孩子的床边无意的放些儿童读物,从图画式的读物开始,到高年级的文字多样化读物。这里在开始你要培养他看书的兴趣,在有兴趣的基础上他才会逐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在读书中找到乐趣,找到知识,找到对自己学习的帮助。有了这个孩子就会渴求读课外读物,会从儿童寓言到通话……等。必要时你给孩子订阅些儿童杂志《儿童大世界》等孩子们爱好的读物……坚持不懈,一点一点的培养,会养成孩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的。

三、重视家庭激励,加强激励引导。

1、目标激励法。

       就是给孩子们制定可行的能达到的目标,通过引导孩子们自己努力,激发孩子的行为主动性和积极性,达成目标。目标具有导向性的特点,家长在运用目标激励时,要注意目标的设置必须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过高了,孩子感到可望而不可及,缺乏行为的动力,过低了,孩子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达到,也产生不了激励的作用。所以家长不要不顾孩子的个性差异和具体条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用自己的爱好来确定孩子的发展方向;或者过早定向,拔苗助长,如加重孩子在家的课业负担,逼孩子考试获得高分,升上好的学校。这些不恰当的目标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的。

2、榜样示范激励。

        这个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即哦啊于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榜样激励具有很强的形象性,感染性和可行性,它符合小孩子善于模仿的特点。家长不但要引导孩子学习英雄模范,更要树立身边的典型,使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榜样激励重要的是使孩子深刻理解榜样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停留在一般的,表面的模仿上。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最亲近的榜样。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著名英雄卓娅的母亲曾说:“教育是在每一件琐事上,在你的每一举动上,每一眼色上,每一句话上。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连你怎样工作,怎样休息,你怎样和朋友谈话,怎样和不睦的人谈话,你在健康时候是怎样的——这一切,你的孩子都会注意到的,他们是要在这一切事情上模仿你的。”细读这段话,父母自身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榜样示范作用,孩子大都会以各种方式模仿他们的父母。榜样教育就是以身立范。

 同时榜样的人物,古今中外,数不胜数。家长可以结合他们的事迹,说明他们的崇高理想和优秀品德,加深孩子对他们的理解,激发孩子学习他们的热情,并引导孩子把学榜样同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结合起来,在行动上加以落实。事实证明,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许多榜样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以致成为永远鼓舞他们前进的“旗帜”。

3、情感激励。

        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要关爱孩子,关心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在学习交流上要多感情的投入,以引发家长和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从而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你赞许的点头,期望的目光,会心的微笑等,都能增强情感的感染力,孩子会觉得你是在鼓励他,会使他们的学习活动觉得愉快,健康,积极向上。

         比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时,家长你能及时地给他一个肯定;当孩子超前完成作业时,家长你能大方地给他一个赞赏……相信,孩子他还给你的不仅仅是这一次的成功,还有下一次的,再下一次成功。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夸奖,都需要家长及时的鼓励,每一个孩子的进步都离不开家长的激励,一个小小的赞扬对于孩子有时就如同天堂里飘来的美妙的声音,它带给孩子的意义可能是家长都没有想到的。让我们多多运用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让孩子向既定的目标迅猛冲刺吧!

四、一定要配合好学校老师做好学生的学习教育。

        在家庭中,孩子的学习目的要求,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措施上,我觉得要紧跟学校教育,同学校教育相对应,同时有发挥自己家长教育的独特功能。老师和每位家长的愿望是一致的,家长望子成龙,老师希望桃李满天下。父母要和学校、教师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最了解他们,当孩子有了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时,家长首先要站在老师的这一边,千万不要袒护孩子,更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指责老师,挑老师的毛病。如果老师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请家长单独找老师谈,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否则学生就会对老师有一种逆反心理,而且滋长他们的傲气,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师无法管理教育孩子的学习。作为家长不要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词,多听听老师的意见,多向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还要把孩子的优缺点告诉给老师,让老师教育学生时好对症下药。家长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成绩,如果家长工作忙不能来学校,那么就打个电话查一下。因为,有的学生可能向家长谎报军情。另外,家长如果发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上有什么问题应及时反映给老师。

        我国家长千千万万,只要我们家长善于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理念,做好孩子学习的榜样,多爱护子女,多些耐心引导,不娇惯不打骂,及时总结自己教育的经验得失。同时积极配合学校与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教育孩子的学习,那么孩子的健康成长就会得到保障,他们在学习等各方面素质才会得到很大的进步,孩子的素质发展了,自我主动控制的意识就增强了,为孩子的终身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