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
爱的距离
爱的距离
在交往中 , 如果距离过近, 交往双方彼此会有一种紧张感和压迫感, 从而心理上感到极度不舒适;如果距离过远,将会使彼此感到冷漠、不易接近。适度的距离是人与人相处的基石和重要条件。本文以笔者的一个咨询案例和电视剧《爱的厘米》中关父与子女相处为例,说明在交往中距离过远或过近可能给彼此带来的消极影响,以此说明保持适度距离对父母与子女、夫妻或朋友之间建立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一、关于距离的两个实验
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寒冷冬天,实验者把数十只刺猬放到户外空旷的土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簌簌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但相互靠近后,又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只能很快地各自分开。可是因为天气又实在太冷了, 刺猬们又不得已靠在一起相互取暖。然而, 靠在一起时的刺痛又使得它们不得不再次分开。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经过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聚,聚了分,刺猬们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的距离。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刺猬法则。在心理学上,也有人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在一间刚刚打开的阅览室里, 当里面只有一两个读者时,实验者进去坐在这个人的旁边,结果他一坐下,坐在阅览室内的读者立刻觉得紧张不安,赶紧开座位走人。实验进行了整整 80 人次,结果发现, 在一间只有一两个读者的阅览室里, 没人能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旁边坐下。当实验者坐在被试旁边后, 被试往往都很快默默地换到别处坐下, 有的被试甚至明确质问实验者“ 你想干什么”。据此, 心理学家得出一个结论: 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我把握的空间; 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 为自己割据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他人触犯时,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二、有多少爱因距离不当而伤了彼此
在人和人的交往过程中,除了仪表风度、交往频率、个性特征、特点相似或互补等因素影响交往成败外,交往距离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的因素。在西方有这样一部电影:一位男孩疯狂地喜欢上一位女孩,但是男孩性格沉默内敛,不敢当面向女孩主动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于是男孩每天书写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向女孩表达他狂热的爱恋之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他总共写了 700 多封情书。 最后, 那个女孩终于同意结婚了,但可悲的是,新郎不是他, 而是那个天天送信的邮差。近水楼台先得月, 两年多送信、收信过程中的频繁相处,使得女孩慢慢喜欢上了那个每天敲门送信的邮差。
但是,人际交往的距离不一定是越近越好。有时亲密无间,距离过近,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我的辅导生涯中,曾经有不少学生因和好友交往距离不当而产生烦恼,前来向我求助。如最近有个学生来向我咨询,她说自己与好友相处四年多来, 学习上、生活上互帮互助, 彼此一直相处得很融洽。但是在相处过程中,她内心深处常常因一些琐事而烦恼不已。 我让她说说看,有哪些琐事让她心生不快。来访者说,仔细想想吧,自己和好朋友之间也没啥真正的矛盾,都是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是琐事堆积多了,便感到烦闷不已。比如,来访者性格文静,喜欢安静地看书或听音乐,而好友生性爱热闹,喜欢逛街、闲聊。有时周末来访者想安静地去图书馆看看书,好友却非要拉着她去逛街购物;再比如,来访者有轻微的洁癖,爱干净,不喜欢别人随便碰触她的床铺,而好友却粗枝大叶、不拘小节,有时随手将吃的零食或看的书扔在来访者的床上。凡此种种,发生的次数多了, 来访者心里便烦闷不已, 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个个案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因在相处过程中“你我不分、界限不分”,关系过于亲密,心理距离过近,而引起人际不适。
在父母和子女相处的过程中, 因距离不当, 而导致父母与子女关系不和或反目成仇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如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爱的厘米》里关父与两个孩子的相处模式。关父对儿子振雷是无条件地偏爱、溺爱和纵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儿子偏心偏到了家,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恨不得整天装在兜里, 天天宝儿宝儿地叫着”。结果呢, 关父这种无距离、无原则的爱把儿子培养成只知一味无条件索取、不肯吃苦、不能承担责任的永远长不大的废物。对女儿关雨晴呢? 关父却觉得女儿雨晴是一个女机长, 漂亮能干,能挣钱,她对家中所做的一切贡献、对弟弟的照顾是无条件的、 理所当然的, 从没有考虑到女儿内心深处对父爱的需求和对事件的感受, 一次次无条件地纵容儿子关振雷对姐姐雨晴提出的无理要求。最后因为无理阻挠女儿雨晴与清风的婚礼, 导致女儿对父亲伤心欲绝, 最终狠心断绝了父女关系。
在断绝父女关系前,雨晴说了这样一段伤心欲绝的话:“ 你天天左一个宝儿右一个宝儿, 我就想知道, 我在你心里算什么, 你这么爱他, 不爱我, 你生我养我干什么呀。有时候我特别羡慕振雷,无论他闯多大的祸, 做错什么事情, 你都那么爱他。可是你爱过我吗?” 关父则一脸无辜地说:“ 我不爱你吗, 你说从小到大, 我哪一点不爱你。” 关雨晴则委屈而愤怒地说道:“ 每一次振雷无理取闹时,每一次你优先考虑他而不是我的时候,我都想说,你不爱我;每一次他管我要房要钱要车,你在旁边煽风点火时,我都想说,你不爱我。我就想问你一句:凭什么!你凭什么不停地压榨那个你放弃掉的女儿。你说我能说吗?我能告诉一个早就放弃掉不管我死活的父亲吗。当年我考航校时,妈妈全力支持我。你说学费太贵了,供不起,你宁可把钱拿给儿子挥霍,却不肯帮我。每当这时,我都会告诉自己,弟弟太小了,总有一天你会认可我。当我躺在病床上,你那么着急地说救自己的儿子,提都不提我。躺在病床上,我听到那句话,你知道我的感受吗,我是你女儿,当你说放弃掉我时,那一刻我觉得跟死掉了一样,我还不如死了呢。我心里已死掉一万次。这么多年我拼命努力上学,那个旋梯训练别人做 50 个,我做 100 个,下来以后我吐得昏天暗地的, 我吐完继续练。为什么那么努力要强, 就是为了早一天开飞机、当机长。我就是想说,自己变得优秀了你就能喜欢我,对我好一点。我特别需要父母的支撑,有时又需要适度的自我成长的空间,不希望父母碰触,只需要父母远远地看着。所以,父母与子女间,就像那些相互取暖的刺猬,要反复试探来寻找一个最好的爱的距离,让彼此相互放松而且又感到温暖。当然这种爱的距离会因孩子年龄的不同、需求不同而不同,在年幼时,孩子渴望父母的陪伴, 父母这时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相伴孩子左右,心理距离适当近一些,亲密一些,遇到困难时尽量给弱小的孩子一个有力的支撑; 孩子年岁渐长、羽翼渐丰时,父母要一点一点地学着放手,给孩子一个足够让自我成长的空间,给孩子自由抉择生活的权利。就像著名作家龙应台所说:期待你能认可我,抬起头来看我一眼,说这是我的 “ 所谓父子母女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
一位哲人说过:“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关父因为不懂得爱和尊重之间的距离, 对子女不平等的爱,最终导致父女关系逐渐疏远,让女儿雨晴只能伤心欲绝地离家出走。因此,如何保持适当的爱的距离, 是所有人都要终其一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一个话题。
三、尝试寻找适当的爱的距离
记得在电视剧《小欢喜》里面,最受孩子们和观众欢迎的、最善解人意的妈妈刘静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这些做父母的,真得好好反省反省自己, 可能我们一股脑要给孩子的, 永远都不是孩子想要的,跟他们想要的是错开的。你想让他保暖,他想的就是好看;你想给他补充营养,他想的只是好吃;你想给他讲人生经验,想让他少走弯路,可人家呢?光想自由。所以啊,父母跟孩子永远是有时差的。” 确实如此, 孩子和父母毕竟是彼此独立存在的个体,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喜怒哀乐,都有各自的好恶和人生追求。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既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送。子女成年后,父母需要理智地退后,与子女的距离要稍远些,将人生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他们自己。即使爱,也要爱得隐忍而有节制,不要以爱的名义去束缚和捆绑子女。”
正如一句话所说,“ 有些事, 只能一个人做; 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自我呼吸的空间, 都需要有一个自己心灵的后花园, 这个地方只能一个人静静地独享, 不希望别人随便闯入, 以免乱了自己的清静和片刻的欢愉。所以,人与人之间相处,即便关系再密切, 也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要亲疏有间,不能你我不分、界限不清,自以为是地侵入对方的空间。雾里看花花更美,水中望月,月才更迷人, 保持适度的距离, 是呵护和维护爱的一个重要条件。 如果真的爱对方, 就要在爱里面寻求让彼此感到舒适、 放松而又温暖的距离, 不要自以为是、一厢情愿地以爱的名义压迫或束缚彼此。我想,这样的关系才是人们想要的最美好、最迷人的关系。
( 作 者单 位: 江苏 教 育学 院运 河分 院, 徐 州, 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