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孙金龙|从全红婵获得冠军看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1/8/20 15:46:40 作者:昝晓芳 浏览次数:722

孙金龙|从全红婵获得冠军看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在东京举行的奥运会上,我国14岁的女跳水运动员全红婵以466.2分的好成绩获得了10米跳水冠军,这是10米跳水比赛有史以来的总分最高分,距离满分477分仅差10.2分。

全红婵是本届奥运会年龄最小的一位运动员,唯一一位非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小小年龄就获此殊荣,那么,她的成功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启示呢?我认为有下面几点。

第一,要让孩子吃苦

全红婵在奥运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道:“我的生活里除了训练就是训练。好不容易放假回家,哪里都不能去,因为没钱。长这么大从来没去过游乐园和动物园。”

从这简单的几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全红婵的生活是多么苦。一个14岁的女孩子因为家里没钱,从来去过游乐园和动物园,简直不可以想象。也可能正是因为她没把时间用在这方面,而用在了除了训练就是训练上,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

任何一位运动员的成功都是用汗水换来的或者是吃苦吃出来的。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孩子要想取得良好学习成绩,不吃苦是不可能获得的。

全红婵的家在广东湛江市麻章区迈合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有4亩地,她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2014年7月,7岁的全红婵开始接受跳水训练,当年9月正式进入位于麻章的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就读。

全红婵的家庭究竟有多困难?她家的经济收入基本上是靠爸爸,还有刚刚打工有收入的哥哥,姐姐正在读高中。几年前全红婵的妈妈因一场车祸住院花了很多钱,只能做一些很轻的家务活,她爸爸为照顾妈妈无法出远门务工,只能在家附近打一些工赚点钱。

当全红婵知道妈妈因为没钱不想吃药不想去医院的原委后,当她知道她练跳水能跳好在比赛中能获得冠军能挣钱就可以给妈妈治病后,无论训练有多苦,她从来没叫苦,从来没有给父母讲过。

全红婵的父母知道在女儿跳水这个事上帮不了她什么忙,只要求她“你听教练的,教练让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反思一下我们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方面,自己既没有一套好的方法,又不引导孩子听老师的,甚至激化孩子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当孩子一旦对老师不信任的时候,孩子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该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了。这是其一。其二,我们相当一些家长,既想让孩子学习好,又不想让孩子在学习上吃苦,学校稍微给孩子一点压力,家长就哇哇大叫,作业太多了、学业太重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怎么能学习好呢?

第二,“天才”仍需努力

全红婵的启蒙教练陈华明的对她有这么一个总结,“身体条件很适合跳水,她就是那个可遇不可求的运动员。”

全红婵在8月5日举行的10米跳水比赛中,五跳其中有三跳是满分,7位裁判全部打满分,这在奥运会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全红婵进入国家队不到9个月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夺得金牌,而且是碾压式的胜利。因此,有人认为“虽然小姑娘没参加过大型比赛,但她一出现,就断了好几个运动员的奥运金牌梦。她就是天才,是老天给我们的礼物。”

但是,教练陈华明却不认为全红婵是“天才”。他认为运动员即使有一定个体条件,也都要通过科学刻苦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陈华明提供的全红婵训练数据是——每天陆上跳会跳200-300个,水上跳会跳120个左右,一天训练要跳400多次,这才是她成功的关键,是同年龄同一批运动员里最投入的;每次训练都是全力以赴,态度非常认真;天才与勤奋,相辅相成。 

陈华明也向我们提供了全红婵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没有什么设备,基本设施可以说是全省跳水队里最差的,但全红婵一来就会让你惊讶的那一种,她和别人太不一样,动作要领记得很快,又听话又肯吃苦。

全红婵在获得金牌后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记者问她取得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她就说了一个“练”,然后又说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反复“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即使再有天才的运动员,如果“学”了以后不去“练”,想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全红婵把“练”当成一种乐趣,这也正应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那句话。 

但是,反观我们一些家长,在孩子的“学”与“练”上非常反感。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只听一遍老师的课、只做一次作业,就能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的。全红婵的“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反复“练”道破了学生把所学所知识变成熟知识的秘诀,这一经验很值得借鉴。

-----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