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为什么有的家长走不进孩子的内心?因为还没学会正确和孩子沟通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1/7/13 14:32:34 作者:昝晓芳 浏览次数:564

为什么有的家长走不进孩子的内心?因为还没学会正确和孩子沟通

俗话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句话告诉我们:好话暖人心,坏话伤人心。

他不仅适用于我们的人际关系,也适用于我们养育孩子。

一个好好说话的父母,不仅和孩子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也会拥有更加幸福的人生。

父母真心爱孩子,请先好好跟孩子说话。

好好跟孩子说话,父母需要做到三个 “不”。

1.不给孩子贴标签

“你真是一个调皮的孩子”

“你真是一个笨孩子”,

“你脾气这么犟,谁喜欢你啊”

这些话听着是不是很熟悉呢?

“调皮”, “笨孩子”, “脾气犟”,就是在给孩子贴标签。

然而,父母的这些话,久而久之就可能真的变成孩子内心的声音,成为一个调皮,脾气犟,笨笨的孩子。

因为孩子最初的自我认知形成是从父母那开始的。

随着孩子长大,他会变得不自信,不敢挑战一些有困难的事情。因为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告诉他:我是一个笨孩子,我做不到。

而这些 “我不够好,我做不到”的限制信念,就是来自于父母早期对孩子的评价。

回顾一下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内心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声音存在呢?

我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小时候父母总喜欢跟我说: “你这么一点事情都做不好,你还会做什么。 ”

虽然我现在已长大成人。但我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做不好事情的人,是一个没价值的人。

后来,随着自我成长,才觉知道这些限制信念。

可见,如果没有觉知,也许这些限制信念会伴随我的一生。

因此,作为父母,请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也许我们无意当中的一句话就会限制孩子一生的发展。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父母需要做的是描述事实。

比如,孩子把牛奶打翻了。我们可以说:“哦,宝贝,妈妈看见牛奶打翻了,没有关系,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们一起拿毛巾把地下清理干净吧。”

这样跟孩子说,孩子感受到的是妈妈对自己的包容,理解。

一旦一个孩子感受到被父母理解,包容,内心会滋生出想变得更好的内在驱动力。

2.不威胁,恐吓孩子

“你不听话,妈妈不要你了”

“你再哭,等一会儿坏叔叔来抓你了”

这些话是不是也一样耳熟能详呢?

这就是威胁,恐吓教育。

威胁,恐吓孩子,也许暂时会让孩子听父母的话,但长期来说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

如果父母经常威胁孩子,对孩子说妈妈不爱你,不要你,孩子会非常的没有安全感。

他随时会担心爸爸妈妈不要自己。因为这份担心,会一味的迎合父母,变得乖巧懂事。

但这样的乖巧懂事并不是孩子真正的乖巧懂事,而是内心的恐惧。长期这样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懦弱,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还有坏叔叔恐吓教育。恐吓教育的弊端就是,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身处的世界不安全,自己随时会有危险。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感知到自己身处的世界是不安全的,孩子在这样充满不安,压力的环境当中成长,身体就会分泌过多的压力激素,而过多的压力激素会影响孩子大脑,语言的发展。

我们家小孩子姑姑,她家孩子六岁,她经常给孩子看电梯事故,交通事故的照片,然后告诉孩子过马路一定要拉着父母的手,乘坐电梯要遵守规则。

虽然她的初心是好的。但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长期被罩上一层恐惧的滤镜,以致小孩子看到什么都认为不安全。

结果就是还是一个小孩子就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之心,留在他心里面的是这个世界带给他的不安全感。

当然,生活当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担心,害怕告诉孩子。

“宝贝,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拉着妈妈的手,这样才会安全,妈妈才不会担心。”

“宝贝,人多的地方一定要紧拉妈妈的手,外面人多。如果妈妈没有看见你,妈妈会特别的担心,害怕的。”

当一个孩子知道自己被人爱,被人疼,他会更加的好好保护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

3.不对孩子大吼大叫

很多家庭,自从有了孩子,父母就像一个火药桶一样,随时都会发生爆炸。

育儿路上,为人父母一个重要的修行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对孩子大吼大叫。

父母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要么变得特别的内向,懦弱,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要么变得特别的叛逆,不愿意回家。

《平和式教养法》这本书里提到: “你管教孩子的方式会成为他处理人际关系的模板。”

可见,父母如何管教孩子,孩子就如何对待他身边的人。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了问题,一定要先修改原件。

一句被说烂的话,可事实上,正是这些至简的道理,成就了最好的自己,也成就了最好的孩子。

我们不要成为那个技穷得只剩下吼叫的父母,而是要学会充电,拥有更多技能去面对 “熊孩子”。

当我们想对孩子大吼大叫时,保持觉知,告诉自己:

“世界上没有熊孩子,只有没有被看见的孩子。”

“我想成为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妈妈,而不是一个只会吼孩子的妈妈。”

对自己说这些话,给自己的情绪按下一个暂停键,让自己冷静一下,不被情绪所控制。

很多时候,当我想对孩子生气时,我会离开孩子一会儿,跟自己的内心对话。

因为我知道,我当下对孩子生气了,等一会儿等待我的就是内疚。我不要一次又一次的后悔,我需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改变。

这些难吗?挺难的,特别是当我们很累,孩子各种 “熊”时。

但育儿就是一个不断照见自己,磨练自己心性的机会,通过一次次对自己情绪的觉知,让自己慢慢变好。

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做不到每一次都对孩子保持耐心,但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即使有时没有做到,也没有关系。不自责,而是多多反思自己,争取下一次做的更好。

 

结语:

爱孩子,始于好好跟孩子说话开始。

不给孩子贴标签,不威胁、不恐吓,不对孩子大吼大叫。

我相信,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就会成为那个理想当中的父母。

阿德勒说: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愿父母都给到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成为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