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多数孩子得靠功夫来磨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1/7/3 16:32:22 作者:昝晓芳 浏览次数:431

多数孩子得靠功夫来磨

有个朋友,北京的,供职于著名的媒体,还是个中层,家境殷实,住在海淀区。在北京,有钱人太多了,有才华的也太多了,尤其是,海淀区的知识分子家庭太多了,如此一来,升学竞争就异常激烈,海淀区尤甚。

海淀区的中考考生,超过了15000人,而在邢台市,去年考生是48000多人,今年是56000多人。海淀区跟邢台市比较,貌似重点高中多,竞争压力小,实际上,15000人的竞争,是将军中选拔元帅,而邢台市50000多人的竞争,是矬子里面选拔将军。北京海淀区的几所名校,如人大附中、101中学,竞争都很激烈。进入海淀名校,难度犹如我们的考生被衡中录取。

我跟北京的朋友聊天,谈到了孩子的学习。我们俩的遭遇一样,孩子中考发挥欠佳,熬过了几个不眠之夜。她说,她为孩子的升学焦虑煎熬时,死的念头都有过。当然,话虽这么说,我们谁都不会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自寻绝路。但是,在我们的意识里,孩子的升学确实是成长中的大事。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进不了名牌高中,基本意味着与名牌大学绝缘。

北京的朋友对我说:平时不下功夫,眼看要中考和高考了,靠突击,很多时候是没用的。有些孩子确实有学习的天赋,不知不觉就能自己找到有效的办法。但是,她说:我家孩子,不属于这一类,得考功夫来磨——别人玩,你学习,别人看电影,你学习,别人走亲戚,你还学习,不知不觉,成绩就上去了。她说:长期专注于学习,习惯了,就能坐得住,学习就是一件特别枯燥的事儿,不可能有孩子主动喜欢学习。

我们聊上述这些话的时候,是在中午。我身后的桌子上,我家小儿子正在写作业。我们俩背靠背,各自忙碌自己的事情。我告诉北京朋友,此刻,我和孩子就是在磨。别人也许在休息,在看电视,我们在学习。

脑袋不开窍的孩子,主要是表现在思维上的僵化,脑筋不够灵活。譬如,让他做最基本的加减法,都会做,但是一旦拐个弯儿,应用题加大些难度,思维就跟不上了。此刻,身边的家长会斥责孩子思维不够好,甚至抱怨孩子怎么这么笨。其实,家长小时候也是这样,对于未知的事物,再聪明的孩子也很难触类旁通。怎么办呢,没办法,只能给孩子讲一讲这类题的做法,然后做较多数量的同样的习题,让孩子增加做题的熟练程度。

既然我们的孩子不够聪颖,那就靠功夫来磨吧。这就要考验家长的坚忍了。要知道,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做错题的过程,每一道看似荒唐的错误,都让家长的神经备受折磨。但是,你还不能放弃,一旦放弃,前功尽弃。像我家大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一路领先,尽管也让我操心不少,但是一年到头,总会弄个第一名或者前几名来。小儿子则不然,他是绝对地听话,而且爱学习,懂道理,坐得住,但成绩很少让人惊喜,他似乎是跑马拉松,一个一个地超越别人。眼瞅着小子在逐渐地进步,但是,孩子的错题和一知半解的知识点,依然频频出现。怎么办呢?没有办法,多陪伴,多做题,像蚂蚁啃骨头那样。

别人玩,你学习,别人看电影,你学习,别人走亲戚,你还学习,不知不觉,成绩就上去了。见到北京朋友说这句话,我内心很震撼。要知道,人家的社会阶层可是接近了金字塔的顶端,尚且如此激励孩子。我们这些饱受雾霾熏呛的社会中下阶层,如果拿不出如此坚韧的劲头,我们的孩子又如何摆脱时下的困窘生活?

许多家孩子得靠功夫来磨。做不到足够的聪颖,那就靠功夫来磨吧。我们做家长的,只能这样陪伴孩子磨下去磨下去。你希望孩子比自己有出息吗?那就磨下去。如果你得过且过,孩子也会浑浑噩噩——温水的青蛙,就是这样被烫死的。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