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教
家教观点:当好妈妈的3+6计
家教观点:当好妈妈的3+6计
有一首小诗很绝,叫《笑了》:哥哥饿了/弟弟尿了/妹妹哭了/爸爸急了/妈妈说:我来了,我来了/大家都笑了。
这首简洁生动的小诗,其意蕴丰富的文学价值咱姑且不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在一个家庭中,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赋有拨乱反正、力挽狂澜的神力。
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家庭中妈妈的重要咖位。但是,在当下,当好一个妈妈是世间最高最难的一场修行,比任何功课哪怕是宗教都艰深得多……因为,这世上,哪有不疼的爱?不折腾的孩子不一定是好事。进了青春期,没被孩子气到气结的妈,少见。同理,没被妈叨叨烦的孩儿,也不多。痛并快乐着就是亲子关系的主旋律。有的孩子是礼物,有的孩子是考验。既来之则爱之,气过之后卷土重来的只有滚滚母爱!
又是一年母亲节,我们在不吝接受赞美和颂歌的同时,也要收拾、整理一下,一个新手妈妈的“鸡娃”之路到底该何去何从?一个优秀的老母亲又是如何炼成的?先看当好妈妈的”三不主义”,其实也是三道防线。
1.三不主义之勿忘我
有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包宝宝》,我一直向妈妈们推荐。它细腻诠释了中国式家教的普遍痛点:因为爱你,所以用爱把你吞噬。
艺术来源于生活。兰姐姐发现,生活中不少妈妈也是用力过猛,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妄论中犯了家庭教育最大的错,那就是:忘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也忘记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因为爱你,所以用爱把你吞噬……”
我想告诫天下妈妈们一个真相:对于孩子的爱不要太满,如果寄托了自己的所有,很可能孩子达不到反噬了自己。像热播剧《小欢喜》《小舍得》等都有这样触目惊心、以死相逼的亲子互撕场景,看了让人唏嘘不已。
勿忘我,还是一种花名。兰姐姐送你一朵勿忘我,希望你在家庭教育中赋予它新的花语,时时提醒自己,满招损,过犹不及,需要留一份空间,给孩子,也给自己。
你学会了放手,孩子最终才能成为一个让你放心的人。这是放手和放心之间的最好成就。
2.三不主义之勿越界
教育上的过犹不及,无论是过度教育还是过度保护,其实后果都很严重,因为它破坏了孩子自我成长的原始生态,而破坏后的修复和重建将会极其困难。
母亲相对于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为亲近,我们经常说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不少妈妈都天然地认为,孩子是自己“生产”的,彼此就应该亲密无间。所以翻看孩子的日记,抽查他们的手机,这都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
这,往往就是亲子矛盾的症结所在。
我经常讲,亲子关系中要讲究边界感,终极目标是能让孩子学会欣赏却不依赖他人,收获独立且亲密的家庭关系。
孩子渐渐长大,对他们甚至要有“外人”的态度。想想我们对陌生人,是不是比较客气,是不是容易看到别人的长处,是不是不会紧逼盯人……而这一切,恰恰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接受的相处方式。
没有秘密的孩子是长不大的,我们不要把孩子当成透明人,也不要致力于全方位地掌控他。
如果只是一味地直升机式的管教,很有可能将来自己孩子在社会上如“巨婴”般存在,什么事情都要依靠父母而永远都学不会独立。
妈妈们要注意的是,除了亲子关系中的边界感,家庭中的排序也相当重要。尤其是孩子的婴幼儿期。
长大后孩子自我中心感太强,大多都是家庭排序出了问题,在家里老人应该是排第一位的,父母是第二位,孩子应该排在末位。如果从小以孩子为中心,很容易滋长孩子“老大”的自以为是的心态,这会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和融入社会埋下了隐患。
家庭中有正确的排序,彼此又有边界感,在此基础上,亲子关系才能更加良性和融洽。
3.三不主义之勿失控
我们经常讲风水,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格局,加上母亲的好情绪,就是最好的风水。在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个妈妈的情绪管理,它往往是家庭关系的晴雨表。
作为父母,情绪的平和对孩子的帮助非常大,好的关系胜过万千说教。特别是妈妈,一个家庭拥有一个情绪平和的妈妈,是孩子之幸,也是家庭之幸。
在家庭里,好的关系甚至比对错还重要。我曾经采访过全美最美教师雷夫,在家庭教育当中,他特别推崇安静的成长力量,有著名的六字真言“不抱怨、不争辩”。在他看来,情商低的表现就是讲道理,因为一和孩子讲道理,就会挑起孩子的辩论欲,就会让孩子站到对立面,很容易形成尬聊,甚至暴力沟通。另外,孩子也特别讨厌活得像道理一样清楚的大人。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需要找到释放情绪的出口,找到真实的“自我”,明白自己的内心和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其实很辛苦,尤其是中学生,心理疾患和抑郁情绪在学生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多。
他们在学业和父母的双重压力下,不能有自然的成长时光。和父母在一起,也很少亲情互动,听到的大都是督促和指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堆积了大量的情绪垃圾,渐渐地就很容易被压垮。
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首先父母要管理好父母的情绪。尤其是一个妈妈的情绪至关重要。安静平和温暖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建议妈妈们在家庭教育中要降低两个zao字,一个是噪音的噪,另一个是烦躁的躁。好的关系胜过万千说教。其次呢,要善于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和家长聊,也可以和好朋友聊,也可以用文字的方式记录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因为没有秘密长不大。
当妈妈有了以上三条防线加持后,接下来的六项良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亲子共成长的宿愿才能真实发生。
4.六项良策之给孩子无私的爱
有句话,可能我们不愿相信: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最深的伤害大多来自父母!没有尊重,没有真爱,没有界限。一个三无的孩子,哪怕成绩优异,才艺靓丽,也终究不会长成一个结结实实的幸福之人。
这里的“没有真爱”,并不是说我们不爱孩子,但是这个爱是有条件的,我们心里往往有这样的潜规则:你值得爱,我才爱你。而不是你需要爱,所以我爱你。 无条件的爱才是父母给孩子的第一份大礼!
大多数家庭,都是妈妈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所以妈妈往往也成了最凶的那一个。
有的妈妈对孩子很严苛,孩子一出错就大声斥责甚至打骂。这样的时候,我们可能看到的是孩子害怕的神情和默默地流泪,但我们看不到的是:孩子的大脑会分泌出有毒的物质,从而抑制多巴胺的产生。多巴胺自然生成的越多,人就会越快乐,智商也会发展得好,情商也会随之提高。反之如果长期压制,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大脑发育。也就是说,妈妈过高的要求和无尽的指责不仅不能帮到孩子,起到你想要的作用,还能适得其反,让你的孩子越来越差!
要知道,在心理学上,人只有被爱、被接纳、被归属、被承认,才能产生安全感,才能自信大胆地去探求外部世界,成熟到足以能融入到成年人的社会生活中去。
5.六项良策之有质量的高效陪伴
亲子矛盾特别高发于那些所谓“有用”的事情上,比如学习。一个不想学,一个逼着学,矛盾自然产生,亲子关系瞬间恶化。
其实和孩子多做点“无用”的事可能更有效。比如一起追剧,看看电影,聊聊天,月光下散散步,早起看看日出……都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这个小目标并不难实现。
生活才是真正的课堂。比如疫情面前,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热爱生活乐观感恩的心至关重要。困境中,用家庭的温情化解,教会他们学会在困难中坚强、乐观向上,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另外,我发现孩子特别是上初中以后,母子母女关系开始紧张。有的孩子甚至越来越瞧不上妈妈了,这让妈妈们很受伤。
据一项调查,唠叨、废话多、不可理喻成了青春期孩子对妈妈们解读的“关键词”。
其实这些问题确实存在。有的家长,只对孩子提出学习的要求,孩子做不到就严厉的批评。
殊不知,自己每天吃吃喝喝,看电视、刷抖音、玩游戏,没有任何自律的表现,也给孩子做了坏的榜样。
你玩着手机,听着音乐,孩子却在一旁写着作业,只能用羡慕嫉妒恨的眼光看着家长,还美其名曰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其实这不叫陪伴,是监工,是拉仇恨。
因此,妈妈牵头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张全家的日常作息表,与孩子一起自律,非常重要。一个家也是一个team,组成战队,吃饭、学习、读书、健身、劳动、休息等安排,每天大家一起完成,这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6.六项良策之成长路上的总教练
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我们都了解,孩子的教育关乎社会和学校,而它的根在家庭。据一项权威调查,一个孩子的成长60%来自家庭教育的影响,30%与学校教育有关,另外的10%是社会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尤其是妈妈,不仅是第一任老师,而且是成长路上的总教练。
习惯的养成是妈妈的重点培养目标,需要长期的刻意练习。在兰姐姐看来,一个孩子从小被安装上阅读和运动这样的习惯程序,那么他的后续发展会越来越顺畅。这两个习惯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本身的价值体现,而是在于阅读和运动需要的是专注和坚持的品质,而这两项品质比阅读和运动本身还要重要。
在集体“鸡娃”的教育焦虑阴霾之下,聪明的妈妈不要盲目跟风去上各种辅导班,而是要重点补补以下这几门课。
首先要补的是睡眠和体育课。现在的孩子普遍缺觉,在体质方面普遍存在硬、软、不协调的特点,这些情况都与缺乏锻炼有关。
身体是本钱,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知识学习的保障,在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情况下,身体素质则真正需要"补课"。
还需要补补心理课和独立课。更多地让孩子做主,把孩子推到前台,让孩子尽早独立,心理上更强大。生活中,好多妈妈“鸡娃”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这样做常常适得其反,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孩子离成功更近。
独立还意味着,孩子需要渐渐退出父母组建的朋友圈,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如果缺乏同龄人组成的"微江湖"的基本功历练,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在成年后很可能会形成障碍。
7.六项良策之做好生活榜样
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爸爸是孩子的社会榜样,关乎孩子的未来;而妈妈是孩子的生活榜样,关乎孩子当下。
所以,做好孩子的生活榜样,教会孩子热爱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成长,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这才是妈妈的任务清单。
教会孩子应对生活的能力,不少妈妈忽略了这一点。我曾采访过一位优秀的妈妈,她的女儿考上了世界名校,是耀眼的别人家的孩子。她妈妈有一个小小的坚持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从小他们家的家务都分成三份,信奉”不劳动不得食”的准则,从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做家务,培养她各种生活技能,这对她以后的学习都有很好的迁移作用。
一位有温度有情趣的妈妈,会用最大的热情点亮平凡的生活,为家庭增添更多的乐趣,调剂着家庭的温度。一个温暖欢乐的家本身便是对孩子最珍贵的教育,会为他们带来更全面看待世界的角度,攒足足够的安全感。而在这样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即使成年后也能拥有强大的内心,应对生活的挫折和阻碍,这是给孩子一生的财富!
8.六项良策之自己的孩子自己带
看过一个纪录片,四川有两个留守姐妹,一个三年级,一个五年级,他们的父母在广东打工,已经八年没有回家了。后来有两个志愿者带着两姐妹远赴广东,终于和父母见了一面,虽然是短暂的相处,对这两个孩子来说,应该是弥足珍贵的。她们终于感受到了什么是父母的怀抱。
生活虽然不易,但是在孩子最需要陪伴和关爱的童年,长达八年不回家,我感觉这是不可原谅的。说得狠一点,这是以生活所迫、赚钱养家之名行向往大城市生活、不负责任之实。孩子不一定非要富养,但陪伴缺失的童年肯定是不完整的。生活再不易,自己的孩子也要自己带!每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玉,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成为更好的自己。
另外,特别不主张初中以下的孩子选择寄宿的私立学校,从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的角度以及孩子的身心发展需求,12岁以下的孩子慎选寄宿私立学校。
家长不要为了自己省事儿,把孩子小小年纪扔到私立学校寄宿,因为这个年龄段最需要和父母之间特别是妈妈感情生活的亲密连接,建立不起来,将来会是一生的空白,这样的寄宿生和留守儿童一样,很容易长成“空心儿童”。
9.六项良策之学习不能停
在当下这样一个后经验时代,无论作为好妈妈还是一个优秀女性,最不能停止的是学习,是自我更新。
有些不好听的实话,请你认真看一看。
当今社会,什么人最好骗?很多人以为是老年人,错了,最好骗的就是妈妈,特别是家有学童的妈妈。
只需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能养活无数教育机构,其中鱼龙混杂,不少生意人都能打着教育的旗号出来收智商税。
从“聪明药”到“全脑开发”再到“量子速读”,一茬又一茬韭菜前赴后继地被收割。
特别要提醒你们的是,凡是打着速成旗号或者诸如9.9元10节课的,百分之两百都是骗子,都是来套娃的。
记住,现在最宝贵的是孩子的时间,别用自己交的智商税来耽误孩子的成长空间。
做一个智慧的妈妈从来不是一句空谈。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父母对孩子介入的越多,他们的幸福的可能性就越低。
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所占据的比例,永远是在呈一个递减的姿态。否则,彼此都是一场折磨。
听妈妈的话的周杰伦的妈妈叶惠美值得天下的妈妈们学习,她在孩子年幼时悉心照顾,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持,却又在最恰当的时候选择退出,这便是最高级而克制的爱子之情。她有“三不”原则:不唠叨,不指责,不胁迫孩子。
只有读懂孩子,家长才能拿到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在这样一个文化互喻时代,孩子要向家长学习,家长更要向孩子学习。
人生是场马拉松,有太多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我们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地只盯着成绩。孩子身心健康,家长严爱有度,亲子共成长,这才是更好的原生家庭。
当妈妈是世间最高最难的修行,比任何课程哪怕是宗教都艰深得多。当得了好妈妈,必然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做妈妈,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握在手易,放开手难。始终尊重他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不要用爱让孩子窒息。也不要期求回报,因为付出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回报。
家庭教育对妈妈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自我,修正自我的过程。家庭教育再难,也难不了一个在行动中不断学习、勇于尝试、自我改变的人。加油,可爱可敬的妈妈们!
(文章来源兰姐姐微信公众号|兰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