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宝宝居家安全之亲子教育
宝宝居家安全之亲子教育
身为父母,总是竭尽全力保护着自己的宝宝。但事实上,就算我们的保护措施再完备,也不能防备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教给宝宝一些安全常识是早期教育必不可少的一课。帮助宝宝从小养成珍惜生命、自律安全的行为和思维,让活泼、好奇的宝宝没有家长的庇护之翼时能保护好自己。
1、融入日常生活
如带宝宝上公共厕所时,父母可能从卫生角度考虑,抱宝宝蹲在便盆边缘就是危险动作(曾有宝宝滑落而摔伤骨盆)。先用卫生纸擦拭便盆边缘,再铺上干净卫生纸,让宝宝坐下方便,是既卫生又安全的做法。
2、认识危险状况,制定明确规则
年龄越小的宝宝越无法分辨事物的危险性,需要父母帮助,如2岁宝宝处于探索期,喜欢爬高、把东西塞入口中,父母除了说“不可以”外,还应提供可满足或转移孩子兴趣的替代物。而三四岁的宝宝则已能和他讨论:“如果……会发生什么事”、“如果……要怎么办”,让孩子从各角度来认识危险状况,并以孩子的能力制订简单明确的规则。
3、训练主动维护安全的能力
如过马路走斑马线;逛街时请他“照顾”父母,别让父母迷路;出门前请他检查家里电器是否关掉电源等。
4、设计角色游戏
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宝宝从模拟情境中揣摩紧急状况的应变方式。如父母扮演大灰狼和宝宝演“七只小羊”,让宝宝从剧情对话中体验面对陌生人敲门的状况;让宝宝扮演医生,可降低他生病时吃药打针的焦虑;扮演消防队救火,进行失火时沿墙匍匐逃生的练习等。
5、心理安全照顾
除了身体安全,父母还要兼顾宝宝的心理安全,与其说“你爬那么高,我要打断你的腿”,“不准吃别人的东西,里面有毒药会毒死你”,不如说“如果你爬那么高,跌下来受伤了,我会很难过”,“别人给你东西吃,要经过爸妈同意才可以”。否则,为了维护宝宝身体安全,而影响他的心理安全,对别人或环境产生畏缩、不信任、充满恐惧,那又是另一种伤害了。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