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中国父母四大焦虑的根源
中国父母四大焦虑的根源
第一:因为“无知”,不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
孩子的成长是有不同敏感期的,比如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总吃手,是因为孩子最开始就是用嘴巴认识世界的,1岁多开始,什么东西都往地上扔,是因为好奇,通过这些方式认识新的事物,而不是家长口中的“坏毛病”,每次看到孩子因为探索世界的天性被大人打骂,就觉得很心疼。
当孩子出现所谓的“问题行为”,哭闹、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孩子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是在6岁以后才发展出来的,当孩子有了情绪,只能用这些负面的行为来表达,这是孩子向父母发出的求救信号,父母要懂得识别这些信号,帮助孩子面对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孩子当问题来解决。
第二:因为社会评判标准和“别人家的孩子”带来的压力
我们的社会要求孩子是活泼大方的、外向的,适应速度快的,如果我们的孩子恰好是胆小慢热的,内向的,适应速度慢的,家长的焦虑就来了。
另外很多家长在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就产生了攀比心理,别人家的孩子都钢琴几级了,都能跟外教对话了,这些比较带来的就是焦虑,恨铁不成钢,殊不知自己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给了自己的孩子多大的压力。
但你只看到了别人家的孩子表现多好,却不知道别人家的父母付出了多少。
家长需要了解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先天气质,这如同你不可能用一颗豆子的种子种出花生一样,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孩子,因材施教,顺应孩子的天性,而不是要求孩子放弃真实的自己,就为了迎合家长和社会的需要。
我们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当你把目光放到孩子85%的优点上时,孩子的优点会得到鼓励和成长,但是当你总是盯着孩子15%的缺点不放,孩子的缺点会被放大,而他的优点也被掩盖了。
第三 :将自己童年未满足的期待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很多时候,我们童年的成长经历会给我们养育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我小时候就一直没有机会学画画,自己很喜欢,就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学。
从孩子刚出生就提供各种绘画材料,但期待中的涂鸦敏感期并没有出现,甚至有些排斥,慢慢的我才意识到,画画这件事,是我的理想,是我的期待,我想学画画,自己去学就好了,孩子有自己的喜好,我需要尊重他的选择,而不是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
第四:面对网络上各种育儿信息,缺乏甄别判断能力
如今网络信息丰富,全球各地的各种育儿理念都传播到了中国,各种育儿的小文章迅速传播,家长遇到养育问题时在网上一搜,能找到好几种建议,不同理念的建议,甚至有些相悖的说法,作为普通家长,就不知道如何选择了。
甚至很多家长在上完父母课堂之后,对很多概念一知半解,在应对孩子的挑战的时候,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旧的模式被打破,新的模式没有形成,非常的纠结,处理方式也是反反复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非常不统一,这也是焦虑的来源之一。
所谓越学越焦虑,就是这种情况,自我成长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反复和倒退,这是很正常的,考验的就是家长的耐心,如果可以找到同频的学习群体,相互鼓励支持、抱团成长,对家长是个很大的帮助。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