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孩子想要的自由,你真的敢给吗?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1/3/10 14:02:47 作者:昝晓芳 浏览次数:394

孩子想要的自由,你真的敢给吗?

今年新学期开学,女儿央求我去上幼儿园。我听到这句话尤其激动,整理一番,赶紧送她去了幼儿园。这中间还有一个插曲。去年下学期的一天,女儿突然央求我说,她不想读幼儿园了。问她为什么,只回一句“想跟弟弟在家玩”。一时间我也没了主意,不过,稍微想了一会儿之后,就答应她了。也许她不想去,自然有她的道理。我能做的,就是在我拥有的权限内给她最大的支持。在家的日子她每天带着弟弟疯玩,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一周过去了,又一周过去了,依然没有提及去幼儿园的事。我开始焦虑了,心想着这一段时间,幼儿园课程进度又向前了吧?她不在幼儿园就学不到知识,到时还能跟上其他小朋友吗?于是故意找个时间带她路过幼儿园,指着园里欢快游戏的小朋友问她:“看小朋友玩得多开心,你要去一起玩吗?”她竟然干脆地答我:“我不去!因为幼儿园没有在家好玩!”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自己也不太明白这样做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只是凭着感觉:既然孩子不愿意的事,那就尊重她吧。虽然,外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但此时此刻对于一位妈妈来说,女儿的需求要比立即投入竞争更加重要。我能做到的是先替她把竞争和焦虑挡在外面,多留给她一些自主自由的空间。女儿整整在家待了一个学期,直到她提出再次入园。新学期入园后,经过几天的观察,之前所有担心一应放下:第一天,她就交了两个好朋友,回来的路上欢快地给我讲两个好朋友的趣闻,并说第二天要给好朋友带好吃的零食。第三天,带回练习册,日光灯下端正地写着新学的汉字和拼音。她告诉我最近认识了哪几个拼音以及怎么读。写完作业,她依然看电视。我要求她看英文类的节目,她也愉快地同意了,带着弟弟学电视里的英语单词。遇到儿歌和舞蹈,还跟着又唱又跳,玩的不亦乐乎。

1等她大一点,再多给她一些自由吧

曾有一位妈妈说,她和女儿的关系很糟糕,女儿总是抱怨被控制得过多,经常和她对着干。她为女儿青春期强烈的叛逆很苦恼,为此还学了心理学,想通过正确的方式改变自己和女儿的关系。在聊及要给女儿多一些自主空间时,她却说,必须帮助女儿做完现下一件非常重要的决定之后才能放手。原来,她的女儿就要中考了,但是女儿不想读高中,而特别想要读中专。但是这位妈妈却坚持认为,必须要读高中,理由是读高中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她太小了肯定不懂的。如果一步走错,就会步步错,影响一生。我是她妈妈,怎么可能眼看着她,错下去呢?我必须要帮她做这个决定。”

接下来的几天,她和女儿再次发生了剧烈的争执。她大骂女儿不知好歹,女儿哭了几天之后,终于默认了。她这才松了一口气:等她大一点,再多给她一些自由吧!

我们总以为自己的殚精竭虑是在帮助孩子做最正确的选择。从孩子一出生,吃什么,玩什么,学什么,做什么,事事操心,样样亲办,生怕走错一步以至于毁了孩子整个人生。但对于孩子而言,未必会发自内心理解父母的全然奉献和接受他们的一手操办。可能到最后,我们也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有位妈妈问自己青春期的女儿:“我怎么做,你才觉得我是一位好妈妈呢?”女儿想都没想回答说:“你少管我一点,就是更好的妈妈了。”也许,你要求越多,在孩子眼里就是限制越多。你做得越多,就是入侵他们自我空间越多。等到了无地自处时,孩子就与你融为一体了。

共生的关系是毁灭性的,不仅毁灭孩子对生命的向往,还毁灭他们的灵魂,让他们无法作为个体存在和思考。

2我相信,她从小就能搞定自己的事情

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一个生命的诞生,它首先是自由的。自由的生长,自由的想象,自由的创造,自由的选择。这是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获得的最起码的尊重。也许有人会担心,如果一味地给予孩子自由,那孩子会不会没有方向,甚至走上弯路或者自甘堕落呢?其实,这是我们每一位做父母都会思考和忧虑的问题。我自己也没有办法回答。但是,人本主义者给出了坚定的答案: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成长不做干扰,孩子一定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曾是一个得到过充分自由的孩子。其实是太过了点儿,父母迫于生计整日陷入忙碌,所以完全放养(忽略)了我。以至于吃饭、穿衣、玩、甚至学习,都是我自己必须要负责的事情。我打小就很独立,很早会做饭、洗衣、独自走几公里上学。

母亲回忆说,“既然你从小就很独立,那就不必替你操心了。”于是,我就真的一路独立了下来。后来,当母亲面临一些选择时,竟会打来电话询问我的意见。如今年过30,求学、工作、结婚、生子、辞职、任何一件事,我都做得干干脆脆,毫无牵挂。想来,这还真是一件爽快的事情呢。实际上,我跟父母联系不多,大家彼此生活,互不打扰,竟有些相忘于江湖的味道。但在内心里,我特别感念他们给予我的这份自由,让我一身轻松,自由寻找人生的方向,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所以,当我的女儿不想去幼儿园时,我也可以同意她的选择。因为我相信,她也可以搞定自己的事情,即便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尝过自由的味道,才知道它的美妙,同时也知道如何才能将它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3我们能不能接受孩子终将平凡?

每个孩子对于自己的父母来说,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所有的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诸如成功、美貌、健康、幸福等等最好的东西。但实际上,这些孩子终有一部分会沦为普通人。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接受孩子终将平凡?

曾跟先生讨论过一个话题:按现在的教育模式,可能有近一半孩子进不了高中,剩下一半只能读职专。当然,父母都希望孩子升高中、考大学、读研、甚至读博、一路学霸。但是,如果自己的孩子最终不幸成为被剩下的一员,我们到底能不能接受?也许很多父母不愿意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都自信地认为,只要努力,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挤过独木桥。我的先生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正因为他有这样的期待,所以他暂时不知道怎么接受那些可能会发生的不确定。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自己的平凡,或许,也就能够接受孩子的平凡。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要走高考这条路,也并不是所有走了高考这条路的人都最终成功。如果能打开一些思路,那位和女儿斗气的妈妈,也许就不会这么执拗地干涉女儿的自由。爱,是最好的教育。好的父母,是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也能尊重孩子的需要,并给予满足。

曾奇峰老师说,对孩子过多管教的父母,可能是出于对人性基本的不信任。也许他们认为,只有孩子借助了自己的自我功能,才能快速的发展出自己的自我功能。但实际上,如果父母的自我功能过度地介入到孩子的自我功能里去,就可能会让孩子手足无措。也许孩子还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到底是我活着,还是爸爸妈妈在代替我活着?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生活当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很多人,到了成年还不能单独做一些决定,甚至无法独自生活,需要爸爸妈妈帮忙才能搞定一些事情。我有时在想,当今社会出现如此普遍的两代人共同养育孩子的现象,也许并不全是因为生活所迫,而是,那些年轻的父母可能还没有成长到足以承担一个家庭和养育孩子的阶段。正如那句“爱孩子,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信任孩子,让他们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形成自己独特且完整的人格,这便是给我们所有父母最好的福报。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