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教


家教观点:这些父母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精致的废物”的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1/3/15 19:56:58 作者:陈小锋 浏览次数:533

家教观点:这些父母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精致的废物”的

 

 “我为自己曾经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感到羞耻……”

这是一个重点高中级部排名前十的孩子写给兰姐姐邮件中的第一句话。瞬间,我就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懂事听话,成绩优秀,凡是考试能加分的竞赛都逐一参加,并且过关斩将,皆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他说自己是考试的机器,是让妈妈骄傲的“外挂”。但他自己知道,他是一个空心人,他是一个废物。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做。他没有爱好,没有朋友,更没有自我的空间。

因为他有一个“厉害”的妈妈。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妈妈对他就进行“清单式”的教育。所谓的清单,就是每天都有任务列表。有学习安排、阅读计划、跳绳跑步、单词和古诗背诵等等,安排得满满当当,不允许偷懒。

妈妈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管,工作上雷厉风行,在家里也是绝对的权威。

除此以外,由于妈妈人脉广,运作能力强,认识的各领域尤其是教育方面的头部专家比较多,他经常近水楼台,得到专家亲授面授的机会,所以各项比赛中成绩自然傲人。

上了高中,妈妈对他依然是直升机式的监管,他喜欢踢足球,好不容易进了校队。没想到,妈妈怕他耽误学业,找到校长让球队“开除”他。

他说,从小到大几乎都没参加过有意思的课外活动,都被妈妈剥夺了。印象中只有一次被硬拉着参加了报社组织的一场“我在北大等你”报告会。

更让他崩溃的“社会性死亡”事件是刚刚过去的寒假,妈妈逼着他带着各科卷子去给老师拜年,拜完年再让老师给自己讲讲学业上的差距……这都成了学校公开的笑话。

 “我觉着活着真没什么意义,本来我努力学习的目的是早日远离我妈,我对女人也产生了彻底的绝望。我现在不仅厌学还厌世!”

邮件的最后一段,也是字字诛心。

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可是过高的期许和事无巨细的干预往往事与愿违,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和快乐。孩子不是我们人生剧本的后续,他们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家庭教育中,养而不教,一直被重点抨击。但“过度教育”却鲜被提及,很容易被忽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被追捧,被当作教育的典范。

网络上甚嚣其上的海淀顺义老母拼娃鸡娃的“光荣事迹”比比皆是。自己优秀不是真的优秀,娃优秀才是人生赢家。现在的妈妈们最感兴趣的,不再是名车名包,而是名校。

这种愈演愈烈的中国式父母焦虑,让不少家长背离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真相。

 “直升机式父母”其实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无时无刻不盘旋在孩子头顶,监控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这样的父母格外“勤劳”: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毅然担当起儿女的保姆和人生规划师,密切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个环节,小到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大到上学工作,交友结婚,竭尽全能为孩子提供最周到细致的“照顾”。恨不得做好详尽的规划,让孩子按部就班地在自己设定好的蓝图里前进。社会上妈宝男、巨婴女的盛产,可以说是这些家长们一手造就的。

斯坦福大学任校长助理、教务长等职十几年之久的Julie Lythcott-Haims(朱莉)在TED的演讲《如何养出成功的小孩而不过度管教》(How to raise successful kids — without over-parenting)中,曾经提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

你的孩子在过一种“清单式的童年”吗?

所谓的清单式的生活,就是:

我们确保他们安全、健康、吃好、喝好,然后期望他们进入好学校,并且是好学校的好班级,在好学校好班级中还要取得好成绩。

并且不只是成绩,还要拿高分,不只要好成绩和高分,还要获得荣誉和奖项,要参加运动、活动、还要有领导力。

孩子没有自由随性的玩耍时间,因为家长会精细到每分每秒,让他们把时间都充实地用在“有意义的学习”上。

朱莉指出,父母的过度帮助,过度保护和过度指导,会剥夺了孩子建立自我效能的机会。

毕竟,习惯了父母的过度养育,从出生就活在设定好的各种条条框框中的孩子,等到成年进入职场,他们仍然会等一个清单,只是那时没有什么清单了。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听话且努力的孩子,长大后却不再优秀。

如果我们仅仅将成绩、奖项、大学和工作作为孩子人生的目标,为了帮助他们获得所谓的狭隘意义上的成功,而将孩子的童年囚禁在清单式的表格里,精心裁剪,让他们变成我们想要的模样。

那这不是养娃,而是做盆景。

虽然最终塑造出了看似完美有型的盆景,却扼杀了孩子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从长远来看,是养废了孩子。

我们来看看“过度教育”背后的底层逻辑。

实施过度教育的父母大多比较强势,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占有的资源也比较多,目的性太强。不让孩子吃亏,让孩子把光沾尽。值得警惕的是,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这样的家长往往风光无两,反而会成为大家羡慕效仿的对象。

我有个朋友K先生,摆脱了基层的挣扎,权重多金,生活富足有地位,因而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在单位是呼风唤雨的领导,在儿子学校是校长颔首的家委会主任,里里外外的资源都为他儿所用,各种荣誉都给全了。

但孩子上中学以后,问题频出,首先是身体出了问题,然后是心理出了问题,然后是坚决不上学了!

最后,送到兰姐姐这儿,按照中医“望闻问切”一番,感觉这孩子就是“吃多了撑的”!吃得过多过杂,当然消化不良。类比在教育上,各路资源、各种专家轮番上阵,孩子自然承受不起。教育上的过犹不及,其实后果更严重,因为它破坏了孩子自我成长的原始生态,而破坏后的修复和重建将会极其困难。

孩子的成长是静待花开的自然过程。一个人只有在不断试错、改变、行动中才能慢慢长大。

从不会到会,从失败到成功,从完成到完美,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对孩子尤其重要!而教育最大的bug就是我们很多大人,剥夺了孩子试错的权利。

孩子一出错就责备,一出问题就帮忙,所以他从未体验过真正靠自己战胜困难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后续的人生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就像我们煲汤,如果没有真正沸过,汤熬多久都不会美味。

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家长朋友要学会做教育上的“断舍离”。

断,断掉对孩子的包办。

舍,舍弃对孩子过高的期望。

离,离孩子远点,给他更多的成长空间。

(文章来源校长传媒|本文为兰君原创投稿)

原创作者|兰君(资深教育主编,青少年成长专家,中高考作文指导专家,畅销书作家,校长传媒专栏作家,中科院家长学院特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