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专题
我的家训征文(教师篇)
勤俭持家 良训传承
王丹婷
江宁区东善桥幼儿园
中国古代有不少家训,凝结着古人家庭教育的智慧,流传几百年,启迪并规范着后人。
我的母亲出生在农村,在她很小的时候外婆一场大病去世,外公带着母亲兄妹四人靠着微薄的工资艰难度日,迫于贫寒,母亲没能持续上学。“那时候生活很苦,为了不给家里增加压力,也能让家人过得好一些。刚上小学四年级,迫不得已离开了学堂。这一离开就再也没进去过。”直到现在,回忆起自己的失学经历,母亲仍旧感慨万千。小时候的我也未曾在学业上得到过母亲的辅导,但是我的母亲就是一本生动的活教材,她用言传身教为我的成长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母亲虽然没什么文化,却把“勤能致富,俭能养家,勤俭才能好持家”挂在嘴边。所谓勤俭持家,“勤”指勤劳,努力工作才能有所收获;“俭”指节俭,生活简朴,杜绝铺张浪费。母亲说:“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只有做到勤和俭,才能家道兴旺,衣食富足。
母亲在生产队干活,每年的结余很少,只能维持温饱,为了能使我和哥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母亲种植了一大片白兰花,父亲养了三四十头猪,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收入也还不错。不久我家就盖起了楼房,家里还慢慢添置了当时流行的“四机一箱”。母亲常说“厚积薄发”,只要手不懒,到哪里都有饭吃。期间我也帮了不少忙,做饭、洗衣、做花串,节假日还会帮忙卖花。这些都是“勤劳”的果实。
打我记事儿起,就记得母亲身上总是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补丁衣裤,只有出去走亲戚的时候才会穿上没补丁的衣裤。印象最深的就是妈妈的针线筐和那台老旧的缝纫机,我的衣服总是在母亲的手里缝缝补补。由于虚荣心作祟,对有补丁的衣服我充满了抗拒,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用她灵巧的双手给我的衣服缝上了小花小草之类的图案,并语重心长的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即使生活好了,勤俭也不能丢啊。”慢慢地,我也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
勤俭持家是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我的心灵,塑造着我的品格。上幼师后我从未向家里要过零花钱,坚持勤工俭学,最终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
母亲用勤劳和节俭撑起了一个家,不仅给了我富足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她的勤俭深深影响着我: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如今,我也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为人母,承担起了教育子女的使命,不管物质生活水平如何改变,但勤劳节俭的家风仍在我家继续传承。在我的家庭中,洗衣水会用来冲马桶,离开房间随手关灯……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时刻践行着勤俭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