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研究


人民日报列举家庭教育中的“十戒”,年轻父母收藏学习,不要踩雷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0/9/27 10:37:59 作者:陈谷登 浏览次数:455

人民日报列举家庭教育中的“十戒”,年轻父母收藏学习,不要踩雷




引言

作家莫言曾说:"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

然而,从“职业”的角度看家长,我们会发现,其具有典型的“三无”特性:第一,教育对象无法选择。子女一出生即为父母的教育对象。第二,教育工作无法辞职。学校教师有轮流更替,父母则是终身制。第三,教育遗憾无法弥补。父母教育孩子是一张单程票,无法返程,犯下的错误、留下的遗憾基本无法弥补。

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南开区政协副主席许洪玲建议,父母应“持证上岗”,在校内建设“家长学校”,以定期讲座、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等形式授课,在监护人群中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

人民日报列举了家庭教育中的“十戒”,为保证孩子能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成长,建议家长朋友收藏,转发,让更多有需要的朋友看到。

1.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怎么这么笨啊!”或者“你是傻了吗?”

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我揍死你!”或者”你再不听话,让警察把你抓走。”

3.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

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误导孩子的自我认知。

4.不要贿赂孩子

适当的奖励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动力,但父母要区分好“奖励”与“贿赂”的差别。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

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应让孩子知道,取得好的成绩是他本来应该完成的任务。而奖励针对是孩子在这段时间的努力、学习的态度等具体的行为,而不仅仅是成绩。

5.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

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6.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7.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建议家长朋友们批评孩子语言要精练简短,说到点子上即可。受到批评的感觉不是怎么美妙,没有多少人喜欢,谁都希望这种感觉尽快结束,孩子更是如此。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8.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军,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

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主法是无效的。

9.不要纵容孩子过分

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年-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

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10.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

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
出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