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研究
培养孩子学习的动力,秘诀就在这两个字
培养孩子学习的动力,秘诀就在这两个字 |
昨天傍晚,儿子小宇放学回来,手里挥舞着老师奖励的作业本,嘴角的笑容快咧到了耳后根。 我故意装作不知情,问他手里拿的本子是谁的? 小宇兴奋地说:“你猜是谁的?上面有奖章,肯定是我在家上网课认真,作业做得好,老师奖励给我的呗!” 我趁机夸奖他一番,鼓励他再接再厉。小宇点点头,主动做到书桌前开始写作业。 白炽灯下,看着他小小的身影,认真写作业的模样,我很庆幸之前做出的决定。 在疫情之前,我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导致他养成了坏习惯。放了学就开始看电视,每天都磨蹭到八点多才开始写作业,并且完成得十分马虎。 我对他恨铁不成钢,吵过打过,可每次都管不了多长时间,又恢复到吊儿郎当的模样。 这次疫情,我们都被关在家。看着儿子边吃零食边听网课,作业潦草的模样,我告诫自己,再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就更难改了。 于是,小宇每次做作业的时候,我都搬着板凳在旁边看着。捣蛋的他,哪怕在我的眼皮子底下,也会趁我不注意偷偷抠橡皮,玩手指头,就是不集中精力写作业。 当天晚上,老师批改作业,不出意外地给了最低评分C。我看着鲜红的大字,又气又急。 每天的唠叨和打骂已经对他不起作用了,我必须想个办法改变现状。 我想起爱迪生小时候因为太笨,被学校劝退,在他妈妈的鼓励下,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的故事。 我便灵机一动,从他潦草的作业中,选择几个还能凑合的字重点表扬。并且说,老师看到了她的进步,他是个用功的孩子,肯定能越写越好。 小宇没想到每天差评的作业,会突然得到表扬,有些意外。我赶紧给他加油打气,让他明天认真写,老师还会表扬他。 第二天,小宇在我的鼓动下,认真地完成了作业。晚上收到老师的点评,没想到真的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让他再接再厉。 小宇兴奋地在床上又蹦又跳。接连几天,他作业完成得越来越好。可当兴奋退却后,他又开始消极怠工,对待作业和网课得过且过。 我知道这个时候放弃就前功尽弃了,便提出一个奖励条件,如果他能按时按量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连续得A,一周后,我就给他买最喜欢的玩具枪。 小宇心动了,开始调整状态,认真学习。每次看到他进步,我就不吝啬的表扬他,给他做好吃的,顺便提一提玩具枪的事,提醒他要坚持下去。 一周后,小宇的作业完成的很不错,我兑现了我的承诺。 为了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和小宇的老师商量后,决定如果他一直表现的好,就在开学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 小宇在学校一直是让老师头疼的孩子,能得到表扬,是他不敢想的事。为了让他相信,老师还发了语音告诉小宇,只要他认真学习,老师就会兑现承诺。 晚上睡前,他认真地问我:“妈妈,你相信我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吗?” 我握着他的手,肯定地点点头:“天下没有笨孩子,只要他肯努力,一定会和其他小朋友一很优秀。” 从那天起,小宇下定了决心,一直坚持认真听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他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开学前,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作业本奖励。 这次得到老师的肯定,我知道,他会有充足的动力,继续做得更好。 通过这件事,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小宇做得不好,我总习惯打压他,批评他,导致他自暴自弃,对学习不感兴趣。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和肯定。小宇也不例外! 我转换了教育孩子的方式,将批评改成表扬,意外发现了转机。小宇在我的鼓励下,从漫不经心到认认真真,其中的转变就是肯定的力量。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罗森塔尔效应。 60年代末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在智力测验中发现,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原来所期望的进步现象。 当然,这种效应不限于师生,在亲子关系中同样适用。 我肯定了他的努力,让他知道只要用心,一样可以做得很好,并且坚信他可以做到。小宇在我的鼓励下,一步步从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变成了好学生。 所以,当孩子让你抓狂时,不妨找出一个点表扬他吧,先肯定他的努力,再慢慢地往好的方向引导他。 我们嘴里的孩子是什么样,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爱孩子,就夸夸他吧,你的支持和鼓励,就是他源源不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