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读不懂孩子是因为没有真正“看见孩子”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9/8/5 11:38:01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361

读不懂孩子是因为没有真正“看见孩子”

问题案例一

最近我的4 岁女儿大爆发,身体抽动、声音抽动、情绪抽动一起出现,心理阴影都出现了。最近开始打我,像疯了一样,就因为我没给她买一盒口香糖,当时我也没控制住自己,我把女儿拉上车,打了她,制止她继续发疯,可是我觉得自己也像疯了一样,我知道我这样做不对,可是实在控制不住。

无论我怎样劝说女儿都不听,疯狂地强迫我给她买糖,她还在感冒,嗓子发炎,我不想让她吃糖,但她没完没了地要求,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事后我向女儿道歉,我俩一起哭,她好像也知道自己患抽动症了,她还说她打我时控制不住自己,她自己也很难受。

海夫人观点

一个人的暴力倾向通常源自心中的愤怒,而且这种愤怒由来已久,是没有被家长看见的情绪的累积。如果要了解这个4岁女孩内心的愤怒,就需要详细了解她这4 年来的成长过程。

4岁的女孩为什么打妈妈?

一个4岁的女孩因为妈妈没给自己买口香糖而像失去理智一样打妈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当时妈妈并没有明白孩子要表达什么,孩子其实是用愤怒的表达方式来祈求家长的接纳和爱。在一个4岁孩子的心中,她只是在单纯地表达愤怒,而并非我们成年人理解的“打人”的概念。

在这个时候,妈妈如果能够接纳孩子的情绪,看见孩子的情绪,明白孩子的行为背后要表达的诉求,那么妈妈才能有相应的爱的行为。

这个4岁的女孩家长当时并没有读懂孩子暴力行为背后的诉求,也不知道孩子的愤怒从何而来,更不知道孩子需要的是爱的帮助,家长只是简单地把孩子揍一顿。

孩子此时表现出的愤怒和暴力行为,其实已经说明孩子出现了情绪障碍,而这和家长平时的养育方式息息相关,家长很可能不懂得如何正面地面对情绪。

孩子无法承受家长的一个小小的拒绝,这其实是孩子内心脆弱和对爱饥渴的表现,她的身边很可能有一个爱的能力不够的家长,孩子要么被规矩约束过多,要么内心获得的情感回应很少,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家长的陪伴没有质量,家长的眼中没有孩子,没有看见孩子。

当孩子表达心中的愤怒时,家长首先要做到接纳

当4岁的孩子因为妈妈没给自己买口香糖而愤怒地打妈妈时,妈妈可以温和地看着孩子说:“妈妈没有给你买口香糖,你很愤怒,很生气,妈妈知道你生气了,妈妈看到你的愤怒了。有情绪就要表达,你在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没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表达自己。”

如果妈妈这样做,就说明妈妈看到了孩子的情绪,并且从内心接纳了孩子的行为,孩子的疯狂行为就不会持续太久,甚至孩子还会在释放表达后搂着妈妈哭,告诉妈妈自己难受,控制不了。

妈妈接纳了孩子的疯狂行为后,可以如实地告诉孩子妈妈的感受:“你这样打妈妈,妈妈很痛的。妈妈也知道你在愤怒的时候,需要把你的情绪表达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妈妈只需要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必评判或批评孩子,也不必暗示或责备孩子,不要对孩子说:“你这样不对,你这样不好。”

等孩子宣泄完后,家长平静地陪伴孩子,和孩子沟通

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温柔平静地陪伴孩子,妈妈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孩子:“妈妈理解你了,妈妈看到了你疯狂行为背后的愤怒情绪,妈妈知道你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不管怎样妈妈都爱你。”

当妈妈接纳了孩子的情绪表达,读懂了孩子的行为,并且告诉孩子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同时聆听孩子的体会和感受,在这个时候,妈妈和孩子之间真正的沟通就开始了,这样的沟通过程才是真正的教育和引导。

妈妈可以告诉孩子:“人如果有情绪,就需要表达出来,如果压抑会更难受。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是不是可以大声说出来,让妈妈听到自己的主张和想法?是不是可以和妈妈大声辩论?是不是可以通过拍打东西、大喊大叫或大哭一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在愤怒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运动一下?”

道理少一点,沟通多一点。

道理是单向的,沟通是双向的。

假如妈妈每次都能如此耐心地疏导孩子,孩子心中的愤怒就会越来越少,情绪障碍就能够得以化解,因情绪障碍产生的暴力行为自然就会消失。

读不懂孩子是因为没有真正看见孩子

当4岁的孩子因为愤怒而打妈妈的时候,家长常常会认为:“这个孩子太疯狂了,真是一个不讲道理的孩子,不可理喻,孩子这样做很错误,很不对,很不应该。”其实,家长不必用成年人的习惯思维和是非对错标准来评判一个4 岁的孩子。

当抽动症爆发时,孩子的身心都非常难受,幼小的孩子不懂得如何转嫁自己的痛苦,也不知道如何用言语来表达,孩子的疯狂行为只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和防御反应,如同我们的身体触碰到尖锐的东西感受到痛时会反射性地弹跳躲避一样。孩子的自我防御系统比成年人强,孩子的自我修复能力也比成年人强。

为什么家长常常读不懂孩子的表达?因为家长的心一直被外在的物质世界所蒙蔽,受了太多的影响。如果我们总是活在相互攀比、追求名利中,活在所谓的是非对错的标准中,我们离真正的自己就越来越远。真爱永远是和真我在一起的。成年人头脑中的诸多是非对错的标准是从这个社会收获的有色眼镜。成年人戴的有色眼镜越多,就越看不到孩子。

愤怒和暴力源自一直没有被看见。当一个人在疯狂地表达愤怒时,他内心渴望和呼唤的都是爱,不是别的。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