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在即!家长怎么帮孩子做好准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7/6/9 15:11:58
作者:鲍国
浏览次数:576
“幼升小”在即!家长怎么帮孩子做好准备
让广大妈妈爸爸最烦心的,恐怕就是如何帮孩子提前做好准备,如何提高学习成绩,以及如何择校等问题了。
我有个妈妈朋友感慨,自从结婚有了孩子后,自己和老公几年来没怎么买过新衣服,攒钱贷款花了一百多万买了个学区房,费劲好几年买社保入户……
最终,其实只是为了让孩子上一个朋友眼里不是太差的小学。
其实,小学与小学之间确实有差距,但更大的差距,在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差距!
1.活动形式变化
幼儿园的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同伴,每天户外体育活动一小时,学习也往往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
进入一年级后,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每天上课时间增多,平均每天4-6节课,每节课40分钟。
2.上课环境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幼儿情趣,设有自然角、玩具柜、图书架,各类区角活动及体育设施,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为幼儿创造了积极、宽松的学习和活动气氛。
小学教育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自由角、玩具柜等,对幼儿缺乏吸引力。
3.教学方法变化
幼儿园粗浅的自然和社会知识的传授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训练。
4.师生关系变化
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与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融洽的心理气氛。
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注意教学进度、作业批改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少。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大多局限在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比较陌生。
因此,家长一定要有心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3个“准备”:为更难的学习做准备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学习跟不上该怎么办?
许多家长心目中,孩子一旦进入小学,就要开始正儿八经地学习了,不能得过且过。一旦能读一个好的小学,就有更大把握升入一个更好的中学,然后考一个重点高中,最后考一个名校高校。
但是,学前教育阶段因为幼儿园对知识教育的不均衡,孩子的起跑线也不均衡。我在一个幼升小论坛上看见有位妈妈说,孩子有很长时间寄养在奶奶那里,连数数和拼音都搞不清楚,如今要读小学真不知道怎么办。
而跟帖的不少妈妈表示孩子都能背好几首古诗了、可以做50以内的加减法、还能认识多少多少字,引得那位孩子不会数数的妈妈很焦虑。
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被这种学习上的“不均衡”困扰:
1.很多小学的课程,从第一学期的第一课起,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技能点,也立足于让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有个自然的过渡。因此,很多幼儿园没有学到的技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是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
2.另外,在幼儿阶段,还没的成长差异每年都很大,因此只要环境出现了变化,孩子成长、适应新环境的速度是很快的。很多即使幼儿园阶段的看似“落后”,可以很快在小学阶段“迎头赶上”。
3.如果家长还不放心,那么完全可以从4月份的现在开始,到9月份开学中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亲自多抽出些时间来帮助孩子,对幼儿园阶段习得的基本知识技能进行温习,短期内让他“再上一次幼儿园”。
比如,教会孩子能自己整理书包、书籍、学习用品,做到有条理;会使用学习用品(包括握笔姿势,书写习惯),用完及时归位(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准备的学习用品的安全、卫生)。
为更多“规矩”做准备
与关心学习跟不上的一派家长相比,不少家长更担忧孩子入学后,会不会因为规矩变多而变得不适应和闷闷不乐。
比如在幼儿园没问题,可一旦进了公立小学,“几十个人的班级,肯定都被管得没天性啦,小孩子嘛,好动本来就不是什么缺点,进了小学就被磨得不成样子了。”
在上小学前,小孩子的心理都会有一种期待,对小学的生活充满了憧憬,觉得自己上小学是长大了。但是现实的环境却让这些小孩子产生一种失望的心理。
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孩子会对小学生活不适应,会紧张或者不喜欢,小孩子如果在学校里的表现不是很好时,就会产生一种压力。
另外,小学的学习生活跟幼儿园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小学的规矩较之幼儿园是比较多的,比如说,上幼儿园时,小孩子可以随意地走动、说话什么的,但是在小学课堂上,孩子们却只能安静地坐好听讲,孩子会容易产生一种挫折感。
因此,在小孩上小学之后,孩子要会做的事情就会多了很多:
比如小孩读幼儿园,迟到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很严重的事,迟到了也就迟到了,没有什么。但是,上小学就不一样了,要按时上学。
这样一来,家长每天都要早起为孩子准备各种各样上学需要用到的物品,早餐,尽量送孩子上学。
孩子自己也要学会,能自行处理上厕所、盥洗;能独立用餐,会正确使用筷子、调羹;会从饮水机接水喝;会系鞋带;知道饭前便后,体育活动后要洗手;知道身体不舒服要和老师说;能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时,在社交方面,孩子还要学会能结交新朋友,愿意跟陌生人交流,打招呼;能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知道家里的联系电话等。
换个角度说,家长也要准备好开始参加家长会,以及老师打到家里来的电话、家长之间的交流等等新的情况,所以,家长的角色也变成了“孩子同学的爸妈”,需要对各种新问题做足准备。
为更好的学校做准备
大多数的爸妈都会选择给孩子就近入学,但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打算让孩子上私立学校。那么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家长们应该避免哪些误区呢?
1.别人上名校,我也要去
这个坑,不少妈妈都会踩,而且特别容易焦虑,心理防线一戳就破。
我认识一个妈妈,本来已经定了去家附近的一所学校。但是被朋友们几句话就唬得无比焦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XX学校是名校,抓得很紧,老师很严格,还有各种培训班,学习气氛浓,送进去自己就省心很多。
结果,焦虑的她拖着儿子又面试了好几个学校,最后去了一个很远的学校,孩子每天上学放学路上就要1个多小时,加上密密麻麻的课程安排和课外辅导,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已经开始厌学,时不时装病在家,不肯去学校。
其实,名校情结,无非是三种心理在作怪:
攀比心理:
别人孩子进得,凭什么我家娃进不得?毕竟孩子的未来和成长到底如何是个未知数,要好多年才见分晓,但我这面子可是一点都不能少啊。
补偿心理:
我平时那么忙,哪有空陪孩子啊,还是多花点钱,算是弥补一下孩子吧。万一孩子成绩不好,我也能心安理得的告诉ta:“我给你花了这么多钱上了这么好的学校了,还读不好书,自然是你的问题。”
从众心理:
大家都说这个学校好,那肯定好。我自己也不愿花时间去研究,反正就去最热门的就对了。去不了?去不了我就焦虑啊,然后回家怼我老公没用呗。
我之蜜糖,彼之砒霜。别人叫好的学校,未必真好,更未必适合自家孩子。
给孩子挑学校,应从孩子自身情况(爱好,兴趣)和家庭情况(远近、经济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出发,找寻各方面适合的学校,而非认准某一两所名校,非去名校不可。
2.选好学校,家长就省心了
很多父母,坚持要挑名校的一个不太好意思说出口的原因是:上了名校,老师好,那么家长我就可以轻松了……
然鹅,您想多了……越是名校,对父母的要求越高,从入学面试开始,面试孩子,也面试父母的能力。入学后,亲子活动,家校互动,手工劳动……不多说了,绝对能提升各位父母的动手能力,祝各位家长好运。
学校教育无法取代家庭教育,教育孩子,绝不只是学校老师的任务。过去十多年来,我还没见过,父母甩手不管,孩子的教育依然棒棒哒的先例。
父母如果天真的认为,进了名校,自己就不用操心了。那么,进入学校后,你的心理落差会很大。学校和老师,是你教育孩子的队友;而不是孩子教育的接盘侠。
升小学,
牵扯着无数爸妈的牵挂,
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前途,
更在每天关系着孩子的成长。
(此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