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父爱的缺失,对女儿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父爱的缺失,对女儿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我记得,在去年的一期采访中,谢霆锋对主持人说,他很感激张柏芝,离婚后,在两个孩子面前,不但从没说过自己半句坏话,而且还极力在孩子心中塑造一个高大的英雄爸爸形象。
从这一点上讲,我非常欣赏柏芝,她懂得如何不向孩子传递怨气。她明白,对孩子来说,父亲的角色,有多重要。
前一段时间,读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传记。从中了解到,奥巴马先生也同样成长于离异家庭,和妈妈、继父生活在一起。
但奥巴马的母亲,也从不会将自己的委屈、对丈夫的怨怼,说与儿子听,提起丈夫,她说的,都是他的优点和长处。
奥巴马写道,“正因为如此,我对生父充满了爱,父子感情很好,从未感受到半点离异家庭的创伤。”
0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伴随年岁的增长,当我逐渐意识到内心深处那份明显的缺失与不安,尤其是在构建亲密关系时,总是痛苦不堪、不知所措,我才开始认真审视起,与父母的关系,尤其是与父亲的关系。
原生家庭对孩子未来的幸福程度,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这早已形成共识。
来自功能失调家庭的孩子,从小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她们的感受和感知,大部分都是被忽视或否认的。
同时,若父母长期争吵或陷入其它形式的争斗,对孩子的关注,自然就会过少,那么孩子对爱的需求,也就得不到满足。
这会让这类孩子产生爱的饥渴,同时,又不知道怎样得到爱、接受爱,并从内心深处感觉自己不值得爱。
认识到这些,是在经历了对我而言,极具伤害性的感情关系之后。
其它方面非常要强、非常独立的我,在亲密关系里,却永远不知所措,脆弱得像个小孩。
也曾遇到过对我关爱有加的男孩,但内心深处时不时涌上的那份不安全感,却令我时时惶恐,令我没有感受对方疼爱的能力。
因而,总控制不住地要求对方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在乎,结果,可想而知,亲密关系日渐恶化,终以失败收场。
我决心努力与自己和解,于是,开始从书籍中寻求答案。
原生家庭的爱 是孩子独立自信的基石
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了大量家庭婚姻、两性健康方面的心理学书籍后,我对自身,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
必须承认,过去的二十几年里,我是活在痛苦的挣扎里的,那份对爱的渴望,那份对温暖的向往,非常强烈。
父母和谐的婚姻关系,是子女日后幸福的基础,如果没有了这个基础,带着伤痕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比别的孩子在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时,更加吃力。
我是女孩,与父亲关系的僵化,是我心中始终没有解开的结,也是阻碍我与人成功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主要原因。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说,孩子天然就想做家庭的保护神,这一天然倾向,会让他们很自然地想平衡家庭的各种力量。
在这个基础上,假若父母一方甚至两方有意诱导孩子站在自己这一边,那么,他们很容易成功。
母亲由于天生与孩子的联结更为紧密,加上女性在语言上的先天优势,因此,在家庭关系中,很容易获得孩子的支持,从而导夫妻两人的婚姻战争彻底失去平衡。
如果一个家庭中,妻子十年如一日地在孩子面前抱怨指责丈夫的不好,对孩子来说,都会是一种压力。
为了顺应这种压力,孩子最终会选择和情绪最为激烈的一方站在一起。
这一方,往往是母亲。
但孩子是没有能力真正去平衡父母关系的,长期背负这种背叛父亲的压力,尤其对女孩子来说,有着致命的伤害。
我就来自这样一个家庭。
从小是在父母的争吵声以及母亲的抱怨声里长大的。
记忆中,孩提时代,每个春节,基本都在泪水与恐惧中渡过。父亲爱喝酒,他一喝酒,脾气就会变得非常暴躁,甚至粗暴动手。
瘦弱的母亲,受了委屈,痛苦难言,就会在我们面前哭,小时候,我们孩子几个紧紧围绕在母亲身边,就想要保护母亲。
因而,对父亲都有一种天生的惧怕。
这种情感上的疏离,使得父亲彻底孤立出了我的世界。
从上高中起,因为心疼母亲,不愿让她操心,我成了自己的主人,基本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决定。
但,背离了父亲,对于女孩来说,也就等于背离了自己。
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如果女孩与第一个男人的关系出现了硬伤,她在自己以后的亲密关系中就注定无所适从。
由于从小和父亲关系疏离,长大后,自然表达感情,成了我最大的困难。
年纪增长的父亲一辈子怀着被排挤出家庭的感觉,愈发孤单,也愈发爱用酒精麻痹自己。
我难过,却又始终不晓得如何打破坚冰。
自责愧疚感与日俱增。
父亲对女儿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与父亲疏离,对我最大的影响,还是在处理两性关系方面。
一个家庭中,如果父亲缺位,女儿就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男性作为自己的伴侣了。
而且,往往表面上对父亲疏离的女孩,潜意识中往往是对父亲非常渴望的,她们表面上恨父亲,实际上却会在寻找自己的伴侣时,以父亲作为参照。
很多父亲出轨家庭的女孩,最终也找了一个爱寻花问柳的丈夫;很多父亲冷漠的女孩,最后找的丈夫,也冷漠无比。
不能与父亲和谐相处,来自关系紧张家庭的女孩,也更容易成为“爱得太多的女人”。
这个术语,是在读了美国心理学家罗宾.诺伍德的畅销书 A WOMEN WHO LOVES TOO MUCH后知道的。
这类女人有很多特点,但有几点,我深有感触。
由于在原生家庭中得到来自父母的真正关爱非常少,因而,她们试图通过主动付出关爱来代偿自己这种未得到满足的需要,特别是关爱那些看起来在某些方面很贫乏的男人。
这可以从小女孩和布娃娃的关系上看到。小女孩难过后,通常会去摇晃、安慰这个布娃娃,并在某种程度上觉得自己就像这个布娃娃,这实则是用一种迂回的方式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父母的关爱。
爱得太多的女人,在生活的大多数方面都更容易成为付出关爱的人,她们会更容易被那些需要“帮助”、同情的男性所吸引。
最终,酿下苦果。
父亲角色 不能缺失
在和任何一个男人的关系中,她们都愿意承担远远超过50%的责任、负疚感和责难。
来自功能失调家庭的女孩,一般都有不负责任、孩子气、软弱的父母。
通常,她们长大得很快,在远没有准备好承受属于成年人的负担时,就已经成了小大人。
于是,成年后,她们相信,自己与男人的关系是否顺利取决于自己,因而总会被不负责任、喜欢指责的男性吸引。
她们自尊心非常低,而且在内心深处不认为自己配得到幸福。
如果我们的父母都不能发现我们值得爱和关注,我们怎么能相信自己是优秀的人呢?
这类女孩子,总生活在对自己缺点的内疚中,总觉得自己必须做得很好才能够弥补。但她们很可能在学习、事业上很优秀,却在爱情中永远自卑。
来自功能失调家庭的女孩,由于害怕被抛弃,愿意做任何事情去维系自己的亲密关系。
由于从小没有感受过父母持久的爱,她们内心体验过深深的情感抛弃,因此成人后,害怕再次经历这种痛苦的感觉,因而愿意做任何事情去避免。
同时,更多原生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对婚姻抱持恐惧,对爱情产生怀疑,因而选择不去建立自己的亲密关系。
社会学家做过调查,百分之七十有问题的婚姻,夫妻至少有一方原生家庭关系紧张;独身不婚族,60%以上,是由于受到父母婚姻的影响,而害怕或选择不步入婚姻的殿堂。
我认识很多事业非常成功的姐姐,却始终没有结婚,了解后,她们很多都来自不幸福的原生家庭。
但,无论如何,我仍坚信,来路虽然不由己,但前路仍可期。
只要努力调整自己,处理好原生家庭造成的创伤,还是应该满怀期待地、坚定勇敢地去迎接未来的幸福。
如果,将来我有了自己的家,我定要尽全力给足自己的孩子,丰厚富足的爱。
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方式,别无其它,一定是在那个家里,爸爸爱妈妈,妈妈也爱着爸爸。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