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长会讲座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9/1/8 14:28:06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645

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长会讲座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二年级组的所有老师感谢你的到来。一学期一度的家长会是老师与家长之间一座沟通的桥梁。我是一位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家长,借此机会,我想和各位家长一起来学习和探讨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首先我想分享一本绘本,叫做《等一会儿,聪聪》。

这是每一个做父母的都该读的故事。怪兽是什么?怪兽是孩子生活中到处潜伏的凶险和邪恶的诱惑。孩子感觉到了危险的存在,孩子本能地向爸爸妈妈寻求温暖和帮助,可是我们大人,总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要忙。一次一次地让孩子走开,让孩子等一会儿。渐渐,被冷落的孩子走向凶险和邪恶所在;最终,慢慢学坏的孩子被凶险和邪恶完全吞噬--------变成了凶险和邪恶的本身。

这则故事代表了很多家庭中真实的情况,父母都在家里,但是孩子却得不到有效的陪伴。渐渐,被冷落的孩子走向孤独和冷漠。有时候,忙碌也是一种残忍。孩子最渴盼的是什么?是父母的陪伴。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在孩子成长历程中的意义,远胜过金钱!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那么怎样才是有效陪伴孩子呢?很多家长很容易误入下面这几个误区:

(1)陪同=陪伴

常看到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左右,散步、逛商场、写作业……但孩子仍然是一个人自言自语或者自己玩,父母好像没听到孩子的说话,在想自己的心事,人在心不在,更没心情体验陪伴孩子的快乐,这样的陪同不算陪伴。

(2)看管=陪伴

父母紧紧跟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孩子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行,替孩子做这做那,害怕孩子摔着,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走弯路……

    没有看到孩子的需要,更没随着孩子长大,不断扩展他的独立成长空间,一天下来,父母疲惫,孩子辛苦,这样的陪伴,充其量是保姆的照顾,不是陪伴。

(3)物质满足=陪伴

很多父母为弥补忽略孩子的内疚,偶尔有时间陪孩子,就用豪爽地花钱代替陪伴,不管孩子要的、不要的,都买给他,最流行的名牌、最贵的学校、最贵的老师,可让父母自己内心平衡,却无法填补孩子内心缺少爱的虚空。

(4)说教=陪伴

很多父母难得与孩子在一起,借机不停地讲各种道理,讲很多自己的辛苦,说这一切都是为孩子,说自己都是对的。

    用最有伤害力的这两句话,以为能激发孩子的积极生活状态,却不知被“内疚和负罪”培养大的孩子最无力,他们只有自我否定,只有自我纠结和挣扎,没力气改变,孩子害怕这样的“陪伴”。

(5)照料=陪伴

很多家庭的现状是父母外出务工,完全把孩子交给老人照料。隔代喂养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老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在辅导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力不从心。老人与孩子之间缺少共同语言,无法沟通交流等等。

    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陪伴呢?要做到四点:关注、倾听、关注、交流。

第一,父母要保证基本陪伴时间。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为每周21.2小时。在0-6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亲子陪伴尤其重要。做游戏也好,谈话也好,电话里也好,视频中也罢,总之一定要花时间给孩子,这段时间属于你和孩子。可能不花钱或只花很少的钱,要紧的是彼此珍惜这份亲情流动的时光。忙永远只是借口,人们总是把时间用于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上,你也许需要知道:陪伴孩子就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物质满足不等于陪伴,物质满足可让父母自己内心平衡,却无法填补孩子内心缺少爱的虚空;妈妈单独的守护不等于陪伴,妈妈只能给予孩子母性的爱,而自信、力量、与世界的关系和联结,这些是需要爸爸的引导和示范的,父亲怎能缺席?

第二,有效陪伴还要求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全心全意,倾情融入,不可人在心不在。

伴”的解释是成为他人的一半,思想、行为、精神倾情融入。多和孩子快乐互动,坐下来和孩子一起搭积木;摊开纸和孩子一起画画;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和孩子一起看他最喜爱的动画片,一起笑得人仰马翻;和他快乐的谈话,用你和蔼的表情和温柔快乐的语调,带给他信任和安全感。每一件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刻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有的父母,人虽然在孩子身边,心却不在。“陪”孩子逛公园,当他一脸期待地问你秋天叶子为什么会变黄,你却在和旁边的妈妈交流本季的流行时尚。当你“陪”他画画,他兴奋地向你描述他眼中的世界,你脑子里挂念的却是今晚的饭局,嘴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嗯”。常看到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左右,可孩子却总是一个人自言自语或者自己玩,父母好像没听到孩子的说话,在想自己的心事,没心情体验陪伴孩子的快乐,这样的陪同不算有效陪伴;你一次又一次地让他失望,也许有一天,他也会把你拒于心门之外。

第三,有效地陪伴中,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以他的需求为导向,为他的成长提供支持。

关于玩耍,要让孩子控制整个活动进行。玩什么和怎么玩都让孩子选择,策划活动,包括去哪里、看什么、吃什么等等。父母只需要给予孩子鼓励、建议和必要的支持。

假如孩子喜欢画画,而且很有天赋,我们就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画,接触各种各样的绘画本,画材。我们提倡,家长一定要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为孩子提供教育和学习资源。

不少家长喜欢设想孩子的未来,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但事实上,如果你期望孩子成为某人,就等于扼杀了孩子比某人优秀一百倍的可能性。“只陪伴,不设限”,为孩子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

第四,有效陪伴是给其必要帮助与支持。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面对冲突时,面对个人权利的捍卫时,面对失去和痛苦时,父母及时站在孩子身边,告诉他我懂你,即使你在世人眼里多么差,多么失败,我们依然爱你,有我在你是安全的,你是被爱的,给孩子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帮孩子度过难关困难时,陪他跑,但不抱起他跑;孩子做选择时,帮他看到可能的后果,并尊重他的选择,引导他学习到相应的经验。

在家长圈流行的一句话叫做“有一种孩子叫做别人家的孩子。”在许多的爸爸、妈妈的眼中常常能发现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优秀呢!

可是,亲爱的各位家长,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表达能力强,写得一手好作文的时候。请别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坚持亲子共读。一有空就带孩子走到生活中,闻花的香味,看树在风中舞蹈,看满天繁星,听一池蛙鸣……

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体格很好,运动能力强时。请别忽略了,人家一有空就带孩子去游泳,周末的时候一家三口爬山,露营,骑着自行车去郊外漫步,徒步到苍翠的山顶,看到了天边的云卷云舒,远处城市的高楼……

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数学成绩很好,逻辑思维很棒。请别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孩子玩数学游戏、搭积木、吃饭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孩子对应家里的人口来分配碗筷、讲数学绘本,和孩子一起玩数独、亦或者也会给孩子寻觅一个好老师,带领着前行。

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那么有思想,那么多规划,那么有创意的时候,你却忽略了,在他还小时候,你从未为他打开过一扇窗,让他看到这个世界的丰富,你也没有在他的内心种下过一粒种子,让他对他的未来产生过期待和憧憬。你也未曾在他迷惘懵懂的时候,给他一点指引,让他看得清要走的路,也就离她的梦想更近一点……

我们习惯了说“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才是理想中的孩子。但是,又有哪个人家的孩子,是天生的那么“好”呢?每一个“理想中的孩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蜕变的每一个阶段,身体的发展,心灵的发展,精神的发展……身为父母,如何引领才能使孩子成为“理想中的孩子”,更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践行的。

孩子做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无法设计和干预他的人生,但在他们成长早期的每一个关键驿站,我们都应该在,不做决定,只告诉他:关于这件事,我们的建议是什么。

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还没有足够大的时候,他需要我们的指引。只有等他有了足够的视野,足够大的力量的时候,他要选择什么样的路,选择走多远,就是他的事情了。而那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转过身,默默祝福和想念。

亲爱的家长们,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定型,相信通过家校共同努力,终有一天能将自己的孩子培育成别人口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孩子就像一粒种子,微笑是阳光,陪伴是雨露,和谐的家是最好的土壤。陪伴孩子从现在开始!


[
出处:江苏省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