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牛娃”妈:比自由、快乐更重要的事情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8/12/9 10:27:09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337

“牛娃”妈:比自由、快乐更重要的事情

    2016年4月,李沛为拿到包括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伊利诺伊香槟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

   采访李沛为的母亲安女士,她的严谨态度让我印象深刻,在大家都强调家庭教育中自由与快乐的重要性的当下,她说:“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是信任,我们教导孩子要有社会担当,为人要宽容、大气、朴实。”李沛为同学是新航道长郡中学AP课程中心学员。 

不“放养”也不“圈养”,把握好风筝线的力度

   经常听到很多人说哪个家长命好,可以天天不用管孩子。这种情况也许有,但是凤毛麟角,在培养沛为成长的过程中,我从来没有这个感觉。我们这一代人的大部分孩子,即使不说全是管出来的,但也是一定没离开家长视线——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必须要关注他、引着他走。网络上、生活中常常有人讨论孩子的教育放养好还是圈养好,在我的感觉中既不能圈养,也不能放养。这个社会现状和我们对孩子有要求,完全放养是不行的,在各种诱惑面前,孩子很容易迷失方向。至于“圈养”,我也完全不能够接受,世界之大,社会发展之快,把他“关”在我们身边,怎么能培养出一个有独立见解和人格的人?

    这个时代对家长其实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我看来,他可以飞,思想上,他是自由的,行为上他应该有一定约束。在孩子未成年之前,风筝线要在我手上,我一定要知道他的各种状态。比如思想动态,交友动态,他跟哪些人打交道,他的朋友圈是些什么人,平时看些什么书,学习上遇到了哪些问题……我至少要知道,他是否在一个正常的成长轨道上。他积极上进的时候,我会鼓励他、支持他,他沮丧失落的时候,我会包容他、温暖他,让他时时感觉到母亲就在他身边,支持他,陪伴他。

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是信任

   一直以来我们的亲子关系都很好,包括在孩子青春期的交流也挺顺畅。那天我妹妹问我沛为有没有叛逆期,我说他叛逆期不明显。为什么?在我的印象中间,从小到大,十几年,每天放学我都会问他:“怎么样啊,今天?有什么收获吗?班上有什么有趣的事吗?”可能因为从小养成的习惯,很自然。他常常会主动告诉我今天受到了哪位老师的表扬、同学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趣事、学校又有什么活动、同学对侍活动有些什么不一样的态度……他学习、生活中大部分事情我都知道,甚至女孩子给他写字条,他都会告诉我他准备怎么处理这些事情。他常常笑着对我说:“这么大还什么都跟妈妈讲的,同学们中恐怕只有我了!”

   长久以来建立的信任和坦诚交流的习惯,使我们没有交流障碍。回想起来,这可能因为我从小就告诉他,可以跟我讲任何真话,我决不会因为孩子告诉我任何真话而批评他,并且说到做到;同时,我不允许孩子对我讲假话,我告诉他,如果被我发现你对妈妈讲假话,妈妈就会很伤心,因为我的儿子都不信任我,那妈妈就太失败了。孩子特别爱我,舍不得让我伤心。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信任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孩子信任你,你说的话才有意义,你的建议他才听得进去。而且,信任是相互的。大人毕竟经历多一些,很多事情可以跟孩子讲,对他是一个引导,也是一种信任。我工作上的事情有很多他也知道,包括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什么问题,或者我需要做一些选择,不同选择的利弊……我也经常征求他的意见,并且常常照他的建议去做,然后再分析这其中的得失。现在,我与儿子,既是母子,也是朋友。在我和儿子的心里,无论什么时侯,我们都是值得彼此信任的人。

培养孩子,慢工出细活,父母一定要“备课”

    有一句老话叫“慢工出细活”,培养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其实不管家长、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应该有一个意识:教育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和我先生比较注重沟通,比如,近段时间学校有些什么事情,孩子在哪些方面要注意一下,哪些学习习惯没有坚持好,待人接物还有哪些细节没有注意到等等。孩子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应该看哪些书,我们两个人都会先讨论,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跟孩子提出来。我曾经当过老师,教育学生是要求备课的。其实,教育自己的孩子更需要“备课”,要提前规划,长期的、短期的,孩子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和能力,在家庭教育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孩子爸爸是做外贸工作的,去过很多国家,他觉得一个人的思想、视野一定要打开,随着通讯的发展,世界越来越“小”,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如果不会讲英语,将来可能就像中国人不会说普通话一样,个人发展将会受到很多制约。所以我们的思想一直比较开放,让沛为自己多做选择、多去体验。包括报考哪里的大学、选择怎样的专业,我们都会尊重沛为的选择。我们一家人的共同想法是,一个人如果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学会了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将来的发展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我的潜意识中,一个男孩子是应该有社会担当的,这种意识需要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养成。沛为从小就担任班上的体育委员,列队整队喊口令,培养了他的主人翁意识,后来担任学校大队长、校团委副书记、班长,组织成立各种社团,组织过全校五千多人的运动会、艺术节,在这些活动中,既锻炼了能力,更学会了与同学们和谐相处,互相配合。

   他曾经还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义务支教活动,到了湖南湘西古丈县一中,那里的同学大多是苗族同胞。在与那些山里孩子的朝夕相处中,沛为特别有收获。那时候沛为正好从美国夏令营回来,刚刚见识了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一下子到了中国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这个巨大的反差让他觉得自己很有责任,必须要把外面看到的世界告诉那些孩子。

   他当时刚刚读完高一,支教当英语老师,有些学生年龄比他还大,但是他见到的世界和他的英语水平,却让那些有着特别清澈透亮眼睛的山里孩子羡慕不已,那一双双透着好奇而真诚的眼睛,深深震憾了沛为。他当时对我说:“妈妈你不知道,讲台下41双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你,你要是有一点点讲得不好,都觉得自己没办法面对他们。”在那些孩子中间,他就是个“男神”,而他,却更多的意识到了责任,他要尽可能帮助他们,另一方面,当老师的体验,让他觉得,原来备课要花这么多代价,而讲好一节课,是一件那么令他感到幸福的事。从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很多很多东西,从那以后,他确定了要成为一名大学教授的发展方向。所以,我觉得,去古丈支教与其说是沛为去教给了那些孩子多少东西,还不如说山里的孩子让沛为学到了更多。

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是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特别看重一个人宽厚的特质。平时,我们对家人、朋友比较谦让,我也要求沛为,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尽量照顾到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大家都要作一项可能发生冲突的选择的时候,尽量让自己最后一个选。比如做卫生,大家都选择擦桌子、扫地,你就选择拖地、擦窗户。这其实并不是小事,是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养成习惯,放低自己,宽容、大气、朴实这些性格特征会慢慢养成。

   我对孩子还有个要求,跟任何人发生争执,不说最后一句话,也就是把最后一句话让给别人说。这样,争执就很难升级为争吵。这不是多么高深的道理,这是教给孩子一些可以直接操作的方法。让他看到爸爸妈妈发生争执时,大家都不把“最后一句话”说出来,比告诉他“要学会谦让”这一类的说教更容易让孩子理解、掌握。

   读书、学习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但是“做人”涵盖的内容更广,对人生的影响更大。一个人能走多远,幸福指数有多高,一是个人的能力,另一个就是身边人数量与质量,而这一点,一定与个人的品性息息相关。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