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校园霸凌事件频发,施暴者的心理到底怎么了?
校园霸凌事件频发,施暴者的心理到底怎么了?
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近日校园霸凌事件可谓是层出不穷。先是就读中飞院的学妹跳出来指出在校被学姐欺压,后有网友发出截图曝光学生组织上级“官威十足”的不当言论。
本该正常和谐的校园生活惨变现实版“宫斗”。人们纷纷疑问,到底是怎样的心理致使这些校园欺压事件频发?事件的发生固然有着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关注的一点是,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压现象的背后,是“施暴者”的这些不当心理在作祟。
支配欲过强,从小就是“地位追逐者”?
生活于大世界,校园对于学生来说就像一个“小社会”。不同的学生个体在校园生活中都充当着一定的“身份”与“地位”。对于霸凌者来说, 欺压他人可换取他人对自己的“敬畏”、“服从”,更是通过欺负他人满足了自己的“支配欲”。他们以不良的欺凌行动“诠释”了如何将自己的“快乐”构筑于他人的“痛苦”之上,这正是过激的心理支配欲的表现。
同理心欠缺,换位思考说着容易实则难做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词——共情。心理学意义上的共情指的是同理心,用“人话”来说就是设身处地的思考、理解他人面临的处境。霸凌事件的产生,往往是施暴者缺乏换位思考的同理心。施暴者过于自我,又何曾想过他人的问题和处境呢?体验别人内心世界不容易,却不见得难以做到,可悲的是暴力事件背后有着太多这样缺乏共情能力的人了。
多方袭来的心理压力,情绪亦是“魔鬼”
种因必得果,孔子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事实上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与外界息息相关。当今时代社会竞争激烈,学生们的压力自然也暗中增长。若不幸碰上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学生背负的重担不言而喻,孩子情绪暴躁失控也是常态。心理压力不代表人可以作出欺凌举动,但我们仍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帮助学生卸下心理压力这块“巨石”。
霸凌是畸形心理导致的恶果,而网络时代使得霸凌行为更容易曝光于人前。不少人表示自己曾遭遇或是目睹了霸凌行为的发生,我们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每个人的力量也都微不足道。但心理的健康是可以得到保护的,想从根源出发减少霸凌行为的发生,不妨尝试为孩子营造一个更为公正的环境,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