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孩子要上一年级
孩子要上一年级
开学季,又一批六七岁的萌娃背着小书包走进学校,成为一年级新生。有一次在上海,赵石屏看到一个一年级小男孩在校门口哭,“这就是上学啊,上学怎么是这个样子的啊,还要上中学,怎么办啊……”他并没有发脾气,但哭得很绝望。
赵石屏是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市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这部《孩子要上一年级》,是她20多年来调研了上百所学校,接触了逾万例咨询案例后,精选出的31个幼小衔接中,家长必须面对却又最棘手的难题。
“怎么防止孩子粗心”“怎么给一年级孩子提要求”“怎么让孩子不害怕考试”“给孩子挑选文具要注意什么”……除了这些技术上的操作,赵石屏说,幼小衔接的核心问题是“先适应,再发展”,家长切记,习惯比分数重要、方法比分数重要、喜欢上学比分数重要。
“发呆”是一种隐性学习
一年级家长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一份调查显示,46%的家长认为,“孩子写作业磨蹭、动作磨蹭”是最大难题。早上起床洗漱磨蹭、写作业磨蹭,家长着急,孩子害怕,“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有家长说,孩子早上出门上学了,自己也差点筋疲力尽,一天的好心情都没了。
有一次,赵石屏在一个小餐馆吃早餐,看到一个身边放着书包的小孩正拿着一根油条发呆,孩子的妈妈也静静地坐着,并没有催他快吃。见多了被家长催的孩子,这一幕让赵石屏很是惊讶,忍不住问:“你怎么不催他快点吃完去上学?”妈妈回答:“一催他,感觉整个气氛就被破坏了,我带他早一点来吃早餐不就好了,他愿意发呆就发呆。”
赵石屏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孩子什么都不学,就在那儿发呆,其实是拓展神经联结、精神空间的重要方式,是一种隐性学习、隐性发展。“大脑的拓展是无声的,它在无数亿个神经元的大乾坤里,却是惊天动地的突飞猛进。如果被消极情绪、惊恐笼罩,神经元的联结就会中断。而认知层面的告知,不能替代空想、想象对神经联结的拓展”。
“我们至今没有彻底搞清楚人的大脑,但很多事实证明,小时候的心理空间、精神空间越大,他的发展会更好。”赵石屏说。
赵石屏认为,六七岁孩子的神经系统还带有幼儿特点,容易疲劳,学习时间一旦超过大脑负荷,就很难适应。所以上学之初,一年级孩子需要一段“半游戏-半学习”的时间,才能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的阶段。这个过程需要一至两年时间,只有少数孩子能很快适应学校,男孩可能比女孩需要更长时间。
课外补习,首选体育
有一个小男孩参加了校足球队,每周3天大运动量训练,周末还有两个上午集中训练。一开始家长担心占用时间太多,影响写作业和看书的时间。结果,孩子的精力反而更加旺盛,以前需要一个小时的作业,现在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之前数学题总是算错,现在大为进步。家长很惊讶,踢足球和数学有关系吗?
“孩子需要奔跑、跳跃、游戏,需要猛烈的呼吸,才能获得身体健康,获得充沛的学习精力。”赵石屏说,“家长给孩子报课外补习班,应该首选体育项目,以及舞蹈等让身体活动充分的课程,这样才能消除久坐和精神压力对孩子的潜在威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有一项研究表明,孩子学业困难的原因,第一是睡眠不足,第二是运动不足。今年1月30日在上海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中有明确的标准: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进行至少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
赵石屏说,充分的身体活动与孩子的心理健康高度正相关。喜欢运动、每天身体活动充分的孩子,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活动不足的孩子。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神经发育还比较脆弱,一整天的听课、练习、作业,大脑的消耗很大,很容易疲惫。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及时消除孩子用脑的疲惫,恢复孩子原本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
“据研究,人在充分运动时,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也被称为‘快乐素’,它能使人感到愉快、精神焕发,消除疲劳,增强自信。”赵石屏说,“参加体育项目训练的孩子,还能在同伴群体中,提升多种社会性品质,增进合作能力,学会如何与人协调、共赢、共处。”
让孩子喜欢上学是一年级家长最大的任务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认为,当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入学后要面临的各种问题,好像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但实际上,所谓“幼小衔接”,是在孩子上幼儿园的3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学到很多东西、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
“尊重孩子在幼儿园的经历,和小学生活和谐地连接起来。越保持好的习惯,心理就越稳定,如果是打断、中断或者打乱重来,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心理上的困扰。”孙云晓至今都记得,女儿上一年级的第一天,放学回家,兴奋地满脸放光,拉着他讲拼音、讲校园生活。
不过,让孩子喜欢上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学要早起,学校规矩多,上课要坐那么久,回家要做作业,做错了还要被批评……让孩子喜欢上学,是一年级家长最大的任务。
赵石屏说,人的学习动力有三种:一是对知识本身感兴趣;一是为了换得社会成功;一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表扬和奖励。对一年级孩子来说,让他理解“不好好读书将来找不到工作”,或者“不好好读书将来怎么为国家做贡献”,还是有难度的。
一年级孩子喜欢上学的原因有: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称赞、家长的奖励,有趣的语文课、数学课,喜欢在音乐课上唱歌,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多鼓励孩子,恰当地使用小奖励都是可行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孩子最稳定的学习动力是对知识的好奇心,他们会兴致勃勃地去学,因为喜欢,就不会讲条件。
赵石屏说:“一年级孩子还不能对知识本身有强烈的渴望,也不一定喜欢写作业,但是家长可以培养孩子喜欢看书,喜欢百科知识,喜欢制作模型,唤起孩子对知识的兴趣,最终形成‘自我发起学习’。”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