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孩子需要从你的瞳孔里看到棒棒的自己
孩子需要从你的瞳孔里看到棒棒的自己
教育学家丽塔?皮尔逊曾在TED做过一次“Every kid needs a champion”的演讲。这个有着40年教龄的老师充满激情、诙谐地号召教育者们相信他们的学生,给予学生赏识和爱,并且从个人角度上真正建立起和孩子们的联系。
我深有感触,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从你的瞳孔里看到棒棒的自己,你对他的爱和赏识就是最好的教育。
这是一个古老的观念,但这是一个经典的真理。
说到这个话题,就不得不说在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这就是心理学上有名的“期待效应”, 某个层面上来说,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神奇的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一方面,当个体被信任、赞美时,感到的是浓烈的支持和关爱,它们滋养了个体的内心,让个体有了更大的动力去努力进步和成长。另外一方面,当个体被其他人期待和肯定时,个体的自我意识会被唤醒,会意识到自己也许还有自己都从未发现的潜能,那么自我实现的道路就从此开始。再想到我们的家庭教育,想到我们的孩子,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天赋以及无限潜能,只要做家长的愿意去耐心等待去挖掘,你总会找到孩子的闪光点。
一个被其他人看成笨蛋的孩子他潜力到底有大?
有这样一个人,小时候,他只是一个趴在草堆里孵鸡蛋的怪孩子,他总有好多问题,也会尝试一些危险的事。学校里,老师认为他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害别的学生,责令他退学。她的母亲很气愤,因为在她平日的留心观察下,他不但不是低能儿,而且时时表现出非常优秀的品质来。于是她决定亲自做他的“家庭教师”,决心用尽全力去教育他,不仅要证明他很聪明而且还要帮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物。最后,这个一生中只上过三个月学的孩子,却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他就是我们很熟悉的名人,爱迪生。
爱迪生是伟大的,但首先是先有了一个耐心等待且慧眼识金的母亲,才有了最后的他。试想如果爱迪生出生在中国,那么世上还会有我们认识的“爱迪生”吗?
我们期待孩子做出优秀的成绩,他就更容易有成果。我们相信他就是笨蛋,那他很可能非常对得起我们的评价,就做个笨蛋了。很多时候我们期待什么情况发生,那么它就可能真的发生。对孩子的未来尤其如此。
是我们的期待有着魔咒吗?
我们不妨思考这其中奇妙的玄机。
当我们对孩子有期待时,这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认定孩子是个无可救药的小垃圾时,完全没有美好的期盼,我们实际上又在做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
轻易下判断,随意做评价。
先轻易的认定他是个糟透了的孩子,并且潜在的期待看到能够证明“他是个糟透了的孩子”这个观点的各种事件,又在未来,选择性的看到某些证明自己观点的事实证据。让孩子不断的在糟糕的评价里沉沦,并且从此恶性循环。
别惊讶,这就是某些家长惯性做的事儿。
咱先客观说说下判断做评价这件事儿本身。
讲真,虽然父母都是具有判断力成年人,但是首先问问自己,自己是否有资格简单粗暴的去判断和评价一个人,特别是人生刚刚起步的孩子呢?他的未来还没有到来,你不知道他的未来里他的模样,你怎么就能够去认定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怎样就能够无比自信的得到一个对他的定论呢?他的可塑性那么强,父母为什么要给孩子贴一个并不科学客观而且可能会造成伤害的恶意标签呢?
先不谈别的,我们来讲讲道理,既然这是一个讲究“科学精神”的二十一世纪,为什么下判断做评价的时候显得这样不科学,这样仓促而武断呢?轻易下判断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该好好的质疑一下自己吗?
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自己的评价系统时,当他们还不了解自己,也不明白自己的未来有很强的塑造性时,作为孩子心里中的权威者,亲爱的家长们,不管你有没有钱,但千万不要任性好吗,不要轻易评价,更不要轻易下判断,也不要给孩子随意定性,不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局限孩子的人生。
你应该像个慵懒的大狮子,看着自己家的小狮子在非洲的大草原上嬉笑打闹,那么带着你的爱与好奇,远远观望它,让眼神跟着他所探索出的那个具有更多可能性的世界远来越远。
但是这还没有结束,这并不是我们今天想告诉诸位的所有事情。以上所有的质疑都是为了让我们寻找到正确的方法。
今天除了批评给孩子随意下恶性判断的恶劣做法,我们更多的是要教您怎么去用“期待效应”帮助孩子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探寻生命的可能性,走向自我实现的道路。
如果他做的事情得好,及时表扬他的人格优点哟,你可以告诉他,你认为他是个很棒的孩子,是个认真的孩子。但是如果他做的事情不好,你就提醒他,他做的事情并不好,但是他并不是糟糕的孩子。这次做不好的,经过提醒下次肯定会做好,告诉他你的期待,表达你爱的耐心。
表扬的时候咱就要好好的夸人,批评的时候要尽量的说事儿。他就能够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乐观,越来越能够成过上创造性的生活。他会因为你对他的引导和鼓励,发现自己身上的潜力,突破各种局限,发展出各种让你意想不到的能力,他当他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时,请你学会敏感发现并且保持表扬和期待好吗?
尽管,给他一个好评价以及正面期待也不算我们今天说的“最严谨最科学”的做法,但面对拥有无限未来的孩子,让他从你的瞳孔里就看到他棒棒的样子,给他有个好评价好期待就是你给他的最大的温柔,真的比起双十一买一堆玩具真的要好得多。
说句题外话,我总是认为,孩子是让人羡慕的,因为他们都还那么年轻,他们可以有各种美好的未来,怀揣着对时光敬畏,怀揣着对生命的热爱,对于每个纯真的孩子,都应该给他们足够多的机会以及认可。
每个父母也并非完美之人,也会在某些情况下做一些并不正确的事情。
如果知道了某些更好的教育方式,学习它并且实践它,也让自己的亲子生涯更加圆融完整,难道不是自己某种生命意义的实现么?
话说回来,不仅仅对孩子,对谁又不应该如此呢?
孩子能从你的瞳孔里看到棒棒的自己吗?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