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父母对孩子最坏的影响,莫过于不会好好说话
父母对孩子最坏的影响,莫过于不会好好说话
“从未被表扬,即使我拼尽全力。”类似的打击式教育,在中国并不少见。
看到一则消息,一个艺术家的女儿在与母亲争执后跳楼自杀。
这个母亲事业有成,追求完美,对独生女儿要求也很严苛。
这次,她去美国看望正在常春藤读博士的女儿,不知怎么就指责起来。
面对母亲的不满,女儿回:“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听到母亲的话,女儿转身跳下阳台。
每次在外人面前对女儿很自豪的母亲,不知为何就是不愿当面表扬女儿,赞美也从不肯当面说给女儿听。
说话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
1你轻易说出口的责骂,也许会击垮你的孩子
蔡康永曾对说话价值做出这样的评价:“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
生活中少不了鸡毛蒜皮,当恶毒的语言指向自己的孩子,小事可能升级成悲剧。
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不懂事的,需要自己引导。这是孩子被当做了一个附属品,而不是需要被尊重的个体。
父母们用“打压式教育”在孩子面前竖立权威,用粗暴的语言达到自己的目的,对孩子造成伤害不自知。
很多父母有这样的习惯,把挖苦讽刺的话挂在嘴边,语气中充满了冷嘲热讽、泼冷水、质问,最终成为孩子自卑、挫败的源头。
比如下面这些:
◇ 讽刺:“就你这样三分钟热度还想学钢琴?”
◇ 挖苦:“哟,你还会写作业,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 不信任:“你知道什么呀?”
◇ 质问:“你怎么不知道跟人问好!”
◇ 攻击:“你怎么那么蠢?”
2016年《中国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调查报告》显示,孩子在与“父母沟通”“同伴交往”“教师交流”三者中,存在问题比例分别是10.6%、7%、3.9%。
也就是说,孩子与父母沟通时,问题最大。
一项《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结果则显示,父母对孩子在“情绪情感关注度”一项,只占整体关注度的12%。
他们给孩子定下各种各样的“KPI”,安排各种各样的人生轨迹,期盼孩子早日成龙成凤,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想法。
稍微注意一下说话的方式方法,放下家长的“权威”,父母可能就会发现,自己一直想要牢牢拴在身边的孩子,并不像想象得那样“不懂事”。
2除了造成无痕伤害,也会带来致命威胁
被冷言冷语伤透的心,像是被钉子扎烂的篱笆墙 ,拔下钉子也抚不平伤痕。被扎的伤口渐渐看不见摸不着了,却藏在身体里悄悄腐烂。
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在家经常被骂的孩子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25.7%的孩子表现出“自卑”,22.1%表现出“冷酷”, 56.5%的孩子性格“暴躁”。
如果父母双方均采用极端方式与孩子沟通,自卑、冷酷、暴躁这三种特质便会在孩子身上集中体现。
除非有极强的外力干扰,否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看似无形的伤害累积久了,可能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对于自我认知尚未成熟的孩子,他们会把大人的一切评价当成是真实的,并且会一直以此暗示自己,很容易自我否定,失去自信。
会说话的人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找出一万种办法缓解你的悲伤或忧虑,也能用一万种语言让你下垂的嘴角上扬。
伤人的话总出自温柔的嘴。正是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所以才更加要注意对孩子说话的态度和语气。
毕竟,来自最亲的人的伤害,才是最致命的。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