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没有原则的父母,教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8/4/8 21:07:28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380

没有原则的父母,教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俗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如果从小没有爸爸妈妈制定的规矩来约束他,就很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妥当。这样的孩子长大很容易会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将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一、“爱孩子”和“立规矩”
    从来不是单选题---其实,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的父母在我们身边都不少见。
一些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要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趁着现在还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放纵孩子一下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
    太严格的父母则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不从生活细节上管教孩子,以后怎么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
    这两种观点听起来都有些道理,但问题就在于这些父母处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综合考量,而是在“爱孩子”与“立规矩”之间做起了单选题。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必然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溺爱孩子的家庭很容易让孩子养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懂尊重的坏习惯;过分强调规矩的家庭很容易会让孩子变得谨小慎微、循规蹈矩。
    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
    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给孩子的爱是溺爱,造成了孩子自私与懒惰,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与教养,那这种爱就是贻害无穷的。相反,如果我们给孩子立的规矩,造成了家的淡漠和冰冷,让孩子的天性受到了压抑,那么这种规矩就是毫无意义的。
    毕竟,家的本质是内心的归宿,需要的是真诚的关怀和亲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儿和同理心。
二、对孩子立规矩
父母这三点原则不能忽视
1、有些事,不能惯
    有家长说:“家里有规矩,但孩子耍赖也没辙啊!”
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听你的原则,常常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父母。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线造成的。
    比如,本来和孩子约定好每天只玩半个小时游戏,但孩子一哭闹,大人就妥协了,于是又多玩了半个小时,被惯坏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第一次出现问题时大人就妥协,这样只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找来更多麻烦。
2、有的事,必须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做事磨蹭是正常的,父母先帮孩子万事包办了,以后再培养也来得及。
    其实,在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他自己要做和能做的,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他解决所有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他才会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
3、有些责任,必须孩子自己担着
有这样的对话:
儿子:“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儿子:“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个故事中的妈妈做得特别好,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
同时又不忘强调: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要尽可能地想办法恢复或弥补你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
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
三、这四条规矩必须从小养成
规矩一:暴力、粗俗的言行不能有
    有一类孩子,喜欢使用暴力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现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确地告诉他:“以后不能这样做了,这是粗野的行为,是要挨批评的!”然后家长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样的事情。
    这样的规矩能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等他长大后,他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使自己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规矩二: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
    有的孩子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这样的情况,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这样的规矩,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区分“你的”、“我的”,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可以归我支配。懂得这种概念的区分,孩子长大后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规矩三:不可以随意打扰别人
    当一些孩子遇到开心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师表扬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总会很兴奋地想要把它告诉爸爸妈妈,无论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他们总会毫不犹豫地打断。
    而且现在许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所以常常允许孩子在任何时候打断自己讲话,而且还会高兴地回应孩子,这样的态度容易让孩子养成随意打扰别人的习惯,长大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和其他人相处愉快。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爸爸妈妈要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帮他改正,告诉他:“随便打扰别人是很不礼貌的,你想想,如果你在睡觉,但是老是有人过来跟你说话,你会高兴吗?”
    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引导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知道被别人随意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再给他立下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让他懂得当别人在忙的时候就不应该去打扰,而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也会变得更加善解人意,这样更容易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规矩四:做错事要道歉
    家长们疼爱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就处处让着他,就算孩子犯错不道歉,爸爸妈妈也会一心软就原谅他了。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都会原谅我”,孩子没有了约束,难免会为所欲为,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
    从小就要教孩子,做了错事要道歉,这样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除了教育他之外,还可以要求孩子对自己说一声对不起,如果是爸爸妈妈错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跟孩子一起遵守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诚实地面对自己,并且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规矩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