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父母学会偷懒 孩子更会成长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8/1/16 9:04:14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607

父母学会偷懒 孩子更会成长

“懒妈妈胜过好妈妈,有一种爱,叫放手。”16日下午,黄陂区前川一小校长乐红珍在校长读书会上,分享《做个坏父母,教出好孩子》一书,呼吁家长学做“坏”父母。

何为“坏”父母?乐红珍说,“坏”父母很会偷懒,凡事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不动声色地让孩子从劳动和摔打中锻炼出自主能力。“坏”父母还非常“狠心”,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不管孩子多忙,孩子能做的事,父母绝不帮忙。

读书会的开始,乐红珍讲了个故事。按学校规定,放学时家长不允许进学校接,只能在校门口等。她有好几次都遇到有家长坚持要进教室找孩子,上前一问,一个妈妈说:“我孩子今天当值日生,我去帮他扫教室!”

“你看,这就是中国父母,就连孩子在学校当值日生,他们都要代劳。”乐红珍曾在家长群发起号召,校园门五米内,学生必须自己背书包,但效果并不好。“岂止是背书包,家长们尤其是爷爷奶奶,恨不得送到教室里,帮他们把课桌椅都布置好。”

每次遇到这样的家长,乐红珍是又好笑又无奈。有的家长一边责怪自己的孩子弄得房间乱糟糟,一边跟在孩子身后不停地收拾;有的家长一边批评自己的孩子做一小时作业,找半小时橡皮,一边不厌其烦地帮孩子整理书包;有的家长一边埋怨孩子整天要人伺候,一边给孩子端茶倒水,穿衣喂饭;有的家长一边嫌孩子动作太慢,性子太磨,一边手脚并用地事事包办……

由此可见,许多孩子之所以太糟,其实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太“好”。孩子为什么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因为“好”父母没给他们劳动的机会,他们不知劳动的辛苦。孩子为什么丢三落四?因为他不记事,自有“好”父母替他记事。“好”父母们的敬业精神堪比“劳模”,每天尽职尽责地为孩子服务,任劳任怨地围着孩子转。最后却发现,孩子越长越大,发展潜力却越来越小,各方面能力也越来越差。

坏孩子是“好”父母培养出来的

要学做懂得放手的“坏”父母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乐红珍对此非常认同,“谨记这番话,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

前段时间,学校有位老师的女儿写了一篇作文,题为《意外的收获》,让乐红珍特别有感触。文章记录了一个原本娇生惯养的小姑娘,在爸妈突然同时病倒的一个月里蜕变的故事。

这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在一个多月里学会了煮面条、洗衣服;经常丢三落四的她,学会在每天睡觉前清理好第二天要用的东西,每次出门都提醒自己带好钥匙,关好水电,反锁大门;平时做事慢慢吞吞的她,家务事做多了,效率却变高了,成绩不降反升;从来不知体恤父母的她,在做完一天的家务活后感慨道:“原来妈妈每天要做这么多事啊!难怪她累病了。我以后要多做点事,为妈妈分担,再也不让妈妈生病了。”

“这就是孩子,他们会自己学着成长。”乐红珍说,她曾在学校老师中做过统计,发现不少优秀且忙碌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孩子也同样优秀,不但没有因为父母忙就“长歪”,还被家长的敬业努力所影响。父母懂得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磨练,才会越变越好。

现场有家长问,现在小孩学业那么重,哪有时间做家务?就算有时间,但他们确实做不好,或者讨厌做家务,怎么办?

乐红珍说,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把所有家务事都替孩子做了,不让孩子分心,学习成绩一定会好。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没有看到孩子因为不劳动而滋生出来的很多问题,比如缺乏责任感。

“我的孩子今年22岁,在美国留学,出国之前,从没进过厨房。到了美国,饮食不习惯,只好给我打越洋视频电话,让我一步步教他煮面条。所以我也在反思,在孩子的成长中,学习重要,但做家务也是一门成长必修课。”乐红珍说,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她给了家长们一个口诀“三不一多”。

“三不”是,不过多阻拦,当孩子说“我能”“我自己来”时,千万不要说“你太小了,等长大再做”“这个你做不了”,要珍视孩子独立的愿望,并利用这个好机会,放手让孩子尝试,不过多批评;当孩子在家务中犯错,要充分肯定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不要出错,引导他们多多尝试,不过多催促;为人父母要有耐心,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摸索和实践,千万不要不停催促,伸手代劳。

而“一多”则是针对不爱做家务的孩子,多创设情境。“他们不爱做家务,是觉得家务事不够有趣,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觉得做家务是游戏。”乐红珍举例,比如周末开展“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孩子当一天父母,比如春节前开展家庭大扫除,对每个人的劳动进行评分表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