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教


没有朋友比学习不好更可怕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8/1/4 14:35:42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551

没有朋友比学习不好更可怕

   2015年3月9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对1355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70.5%的受访学生曾为寝室矛盾而感到烦恼,67.6%的受访学生曾想调换寝室。导致寝室矛盾的主因是:生活习惯不同、室友间缺乏沟通、性格不合。比如在北京一所师范类院校读书的张莹,就因作息时间与室友不同而备受困扰。“我喜欢早睡早起,几位室友经常晚睡晚起,而且不太顾及我的感受,导致我的睡眠质量很差”。谈及与室友间的摩擦,张莹表示非常不喜欢现在的寝室氛围。
   或许每个不能适应集体宿舍生活的学生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但67.6%大学生不能适应宿舍生活的数据,还是显示了学生们在人际交往上所存在的问题。毕竟人是社会的产物,每个大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而这个社会化的过程必须是一个相互合作或妥协,最终找到合适位置和关系的过程。
   人适应环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躲避,一种是主动地适应。在目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里,谁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就更容易赢得成功。俞洪敏就曾经讲过,当他创业时,那些在国外已经取得良好发展的同学之所以放下手中的事业,全力以赴地帮自己,就在于自己在四年大学里给他们无怨无悔地打扫卫生和打开水。同学们对他说:“俞敏洪,我们回来帮你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开水。”这种对他的信任,就是在大学的集体生活中才建立起来的。
   但目前的数据所显示的情况来看,有太多的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集体的人际关系,这首先反应出来就是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孩子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的原因很多,但根据调查来看最多是下面几个原因:一是孩子学习压力太大,没有精力去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2015年3月19日,上海市妇联公布的“上海儿童发展需求调查报告”显示,33.9%的儿童觉得学习压力“非常大”或“比较大”;有42.3%和44.6%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强烈希望能够“由我自由安排活动”。二是父母对孩子交际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认为孩子把学习搞好才是一切的基础。很多父母热衷于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培训班,却忽视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多父母甚至对孩子人际交往有着过多的干涉,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数据。有12.3%的父母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有着明显的限制。
   1.重视人孩子人际交往特点
孩子的人际交往意识从3岁时就开始形成,随着不同年龄的成长,有着不同的特征:幼儿园小朋友交往是即兴的,快速建立又会快速消失;小学生的朋友交往是集体的、互利型的,喜欢与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同学在一起;到了中学阶段之后交往,朋友数量就相于减少,但关系更深入,喜欢人生观和价值观相近的,更倾向于志同道合的同学。所以父母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交往的特征,引导孩子健康发展。
   2.父母需要帮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环境。
对于幼儿而言,多带他到人多的环境中去,当他孩子与小朋友发生矛盾或纷争时,鼓励他自己解决;对于小学生而言,多鼓励他参与集体生活,多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兴趣相同,能够相互学习的孩子;对于中学生而言,父母就需要逐渐放手,一方面这个时期父母的权威在下降,对孩子的影响减少,另一方面孩子的叛逆的心思可能很容易走向父母的对立面,越是父母不让交往的对象,他们反而更热衷于去接触。不过对于中学生,父母在逐渐放手的同时,也需要给孩子设置一些交往的底线,比如不能违法乱纪,不能在外过夜等等。

-----摘自网络